指不利美企競爭 特朗普限制實施反賄賂法

總統特朗普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指示司法部修訂《反海外腐敗法》,使法例不會妨礙美國公司在海外的競爭力。 美聯社

總統特朗普為一項禁止美國公司賄賂外國官員以贏得業務的法律踩了剎車。他簽署行政令,要求司法部為《反海外腐敗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制定「合理」指引,避免美國企業在競爭時處於不利位置。

《華爾街日報》報道,白宮在聲明中表示,特朗普已要求司法部檢討《反海外腐敗法》,並定出「合理的執法指引」。官員形容,由於受到這條法律限制,導致美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時,不能使用「國際對手慣用的手法」,除了影響美國商界競爭能力外,還會妨礙總統處理外交事務。

《反海外腐敗法》已有47年歷史,條文授權司法部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派遣檢察官,定期核查企業有否違法,去年共調查30宗個案,主要涉及企業或其子公司向中間人支付費用,從而奪取海外生意。在歷年例子中,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被指在巴西等地行賄,2022年同意支付7億元平息訴訟,另外主要獨立商品交易商托克集團(Trafigura)也在去年承認違法,同意支付近1.27億元。

特朗普這次頒布行政命令後,令正在調查的數十宗個案前景不明,例如輝瑞藥廠(Pfizer)自2020年6月以來,被指在中國推行業務時輸送利益。

白宮表示將審視這類個案,外界猜測,假如司法部不再參與執法的話,將由SEC單獨負責相關案件,機構有權監管上市公司的非法賬目。

分析形容,《反海外腐敗法》的執法力度削弱後,可能影響到國會和執法部門打擊清除海外賄賂的其他政策,不過國會也授權SEC設立投訴機制,舉報海外賄賂行為的吹哨人可領取報酬。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