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招拆招 乘風破浪

林健鋒 香港經民聯副主席

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後重施故技,對其他國家加徵關稅,點燃新一輪貿易戰的火苗。但文明社會並非「誰大誰惡誰正確」,受美國加徵關稅影響的國家亦非省油的燈,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隨即作出相應措施。美國加徵關稅的措施會對環球經濟造成多大影響仍有待觀望,惟肯定的是貿易戰從來沒有贏家,而在戰爭中受禍害的從來都是普羅大眾。

特朗普上場後宣布對由中國包括香港在內輸往美國的貨品徵收10%關稅,又一度限制中國及香港運往美國的包裹。中國旋即提出多項反制措施,就美方行動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又向美國部分產品加徵10%至15%關稅,並對多種稀有金屬產品及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然而受到美國針對的亦並非只有中國,美國同時對加拿大及墨西哥的商品加徵25%關稅,加拿大和墨西哥亦即時作出反應以換取談判。

不論哪個國家對進口貨品徵收關稅,都會令該國進口貨品的企業購買外來貨品的成本增加,而這筆額外的成本多數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有統計指,2023年美國從墨西哥購買的農產品價值超過450億美元,從加拿大進口的農產品價值亦高達400億美元。而中國的成衣、玩具、手機等電子設備亦向來是美國國民價廉物美的選擇。通脹一直令美國國民怨聲載道,如徵收關稅導致這些貨品價格上升,基層生活就更加百上加斤。故此,加徵關稅這種貿易戰不僅是兩敗俱傷,同時亦是損人不利己。

事實上,隨著地緣政治問題不斷加劇以及近年貿易保護主義,香港商界早已有所準備,有些公司已在過去幾年把部分生產線或廠房搬到其他亞洲地方。而在國家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機遇下,特區政府多番率領商界出訪中東、東盟等新興市場尋找商機,目前亦已見到成果。

投資推廣署指出,過去一年已有超過500間企業落戶香港。很多大型外國投資亦將落地本港,外資人才亦逐漸回流,對香港經濟有正面、積極的作用。

任何加徵關稅的措施都必影響本土的貿易和企業,對自身及受影響國家的經濟難免會帶來衝擊。而面對瞬息萬變的局勢及政策措施,應靜觀其變,切忌自亂陣腳。香港人一向靈活變通,相信香港商界亦能見招拆招,乘風破浪。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