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源頭活水來

張煒明 普萊臣頓

自從孫兒入學後,這幾個年頭每逢春節,女兒都來借用賀年全盒。 這個紅漆鑲金花的糖果盒用了卅多年,還是像新的一樣。一般全盒分五至六格,上加一蓋,我這全盒很別緻,每格上有一瓣,連結在中央紅柱,柱頂有一個黃色的花托,把花托沿著柱向下按,五瓣並起如蝶舞,顯露出各式各樣的糖果,而全盒下有旋轉盤,方便選擇。女兒把全盒帶到孫兒的課堂去做示範,扼要地講解中國人過新年的習俗,生動地介紹生肖中蛇的意義,親切地分派糖果及紅包給小朋友們。課堂上的孩子來自不同的種族,就這樣子接受了中華文化的薰陶。

習俗是群體生活的共同信念,民族特性由此形成。習俗是生活藝術,不一定依憑理念,創作力和想像力豐富是必然的條件。所謂五千年中華文化,不能脫離農業社會而言。農業社會的曆法依循時令與節氣,一個耕種的藍圖,而其起點在春節,俗稱過年。除舊迎新充滿歡樂氣氛,最令人興奮的顏色當然是金色和紅色。金、聯想到富貴,紅、引發強烈生命力,菊花、劍蘭和桃花就成為家家戶戶偏愛的擺設。風氣雖然不一定帶來鴻運,給人們希望還是好的。按習俗,紅封包內放存現金,當然吉利。

在美國,中國新年不列為假日,團聚的日子是感恩節和聖誕節。團年的習俗,家人住得靠近的還可以履行,拜年則絕無僅有,頂多掛一個電話祝福問候。幸虧現代有智能手機,透過zoom便把人拉在一起,所在地點有時差的,就 WhatsApp一回,什麼時候打開都可以收到訊息,所欠的是鬧烘烘的人氣,互通聲氣勉強暖暖心。

大年初一,家門打開,孫兒們興高采烈地走進來,高叫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龍馬精神!」 奇怪,他們平時不肯跟公公婆婆說廣東話,怎麼地流利起來?原來女兒在課堂上講解時,鼓勵孩子們一同唸這幾句賀詞。「恭喜發財」是令人歡喜的話,也許帶點俗氣,流露一些貪念,但當你想到「通貨膨脹」時,發財卻顯得很實際。傳統賀詞不用「新年快樂」,因樂與落諧音,「快落」就是走下坡,所以只說「步步高陞」,與世界看齊就隨俗說快樂吧。引導小朋友要用生動的詞語,龍和馬既有趣又給人充滿活力的形象,說「龍馬精神」比「身壯力健」、「出入平安」等語更能刺激起孩子們學習興趣。

團年飯、新年飯、開年飯,全都在一天吃。很好,少吃點,不必加倍努力做運動。這個晚上的菜式和平時不一樣,女兒會好奇地發問,孫兒在旁也留心地聽。豬手喻意橫財就手,豬 喻意大吉大利,髮菜喻意發財,生菜喻意生財,魚喻意年年有餘,蠔豉喻意好市,蓮藕喻意佳偶天成,冬菇喻意福如東海,伊麵喻意壽比南山。家中擺設也要講意頭,桔諧音吉,柚諧音有,糕諧音高,橙和煎堆就是金銀滿屋。總之,向好處想,個人向好處想,自然有為有志,眾人向好處想,促進生意興隆。

過年少不了派紅包的習俗,已婚長輩派發紅包,限於未婚的成年人和小孩子,鼓勵成年的早日成家立室,啟導年幼的體會長者恩德。廣東人叫紅包做「利是」,喻意著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利是」又諧音「利市」,市道興旺,人民生活也好過。小孫女問道:「我可以給別人派利是嗎?」把自己接受利是的歡樂與他人分享,想她幼小的心靈是充滿愛心和善意,沒有人告訴她要這樣做,自發的更難能可貴。

過年的助興話題離不開12生肖,把世人的秉性分為12 類未免太籠統。習近平和Oprah 同是1953 蛇年人,天淵之別,民族性有距離吧!Audrey Hepburn(1929)和Taylor Swift(1989)同一個甲子,都是絕頂美人,才藝發揮各異。JFK(1917)、Bob Dylan(1941)、JK Rowling (1965)、Tom Brady(1977),從何說起呢?多姿多彩吧!女兒把生肖盤轉到蛇位去,出現三個字,「高貴、風趣、聰明」,說些具有正能量令人歡喜的話便夠了,大吉大利呀!

電視上已在宣傳2月15日的盛舉,三藩市中國農曆新年花車大遊行。據記載,1849年淘金熱時,大量台山人湧至舊金山(三藩市)謀生,聚居於今日都板街(Grant Avenue)及唐人街(Sacramento Street)一帶。僑領組織下,1851年開始聚餐的賀歲活動,1860年加插舞龍表演,1953年現代化。時至今日,已擴展成一個中國式元宵節混合美國式慶典的巡遊,觀眾估計有50萬之多,參加巡遊的團體過百。此外,還有花市、選美、競跑等活動。

雖然這遠不及中國過年的規模及氣氛,一個文化傳統能夠流傳到美國而受歡迎,對華僑乃至亞裔而言,即使不感到自豪,亦會引發認同感。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