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貝努」或於2182年撞地球 揚億噸塵埃引發寒冬

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2023年推算,一顆名為「貝努」(Bennu)的小行星有機會將於2182年撞擊地球。南韓最近研究發現,若「貝努」與地球相撞,將會造成持續3至4年的大規模破壞,在最嚴重情況下,地球將發生突如其來的寒冬,造成生態破壞和全球糧食短缺。

植物生長減少引生態危機

南韓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發布研究成果。根據他們描繪的場景和模型,「貝努」的撞擊在嚴重的情況下,將會揚起數億噸塵埃,大大阻截陽光照射。全球氣溫將會下降,影響到植物生長,繼而引起生態和糧食危機。

相關新聞:直徑100米小行星或於2032年撞擊地球 機率達1.2%

小行星「貝努」。(路透社)
小行星「貝努」。(路透社)

 

小行星「貝努」。(美聯社)
小行星「貝努」。(美聯社)

 

NASA在小行星「貝努」採樣的概念圖。(路透社)
NASA在小行星「貝努」採樣的概念圖。(路透社)

 

NASA在小行星「貝努」採樣的概念圖。(美聯社)
NASA在小行星「貝努」採樣的概念圖。(美聯社)

 

NASA在小行星「貝努」表面採樣。(美聯社)
NASA在小行星「貝努」表面採樣。(美聯社)

 

小行星「貝努」的樣本。(美聯社)
小行星「貝努」的樣本。(美聯社)

 

研究人員正在處理小行星「貝努」的樣本。(美聯社)
研究人員正在處理小行星「貝努」的樣本。(美聯社)

 

南韓釜山國立大學IBS氣候物理中心主任、研究合著者Axel Timmermann表示,中等大小(「貝努」為中型小行星)的小行星平均每10至20萬年便會撞擊地球一次。為了確定撞擊影響,研究團隊設計並模擬了多個場景。他補充道:「當然,模擬可能與現實情況相差甚遠。」

研究團隊得出結論,「貝努」撞擊會向大氣注入1至4億噸灰塵,影響全球氣候、大氣化學、陸地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曾經有人提出假說,恐龍滅絕是因為地球遭到小行星撞擊,生態失去平衡所致。

相關新聞:2182年9月24日小行星撞地球?NASA:威力相當於22顆原子彈

恐龍滅絕一般認為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引起。(路透社)
恐龍滅絕一般認為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引起。(路透社)

 

3年內將恢復生氣

一名研究人員說:「寒冬將令植物受影響,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的光合作用將減少20至30%。」

另一方面,研究指來自「貝努」的鐵將會進入地球,並有機會沉澱在海洋裡,使富含矽酸鹽的藻類大量繁殖。根據推算,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將在撞擊後約6個月恢復,而陸地植物則需要2至3年,而且它們的生長速度將比小行星撞擊前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相關新聞:史上首次「行星防禦測試」 美國航天器成功撞擊小行星

月球為地球擋下許多小行星。(路透社)
月球為地球擋下許多小行星。(路透社)

 

「貝努」在2182年與地球相撞的機率為0.037%,雖然可能性很低,但它是太陽系中,已知最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之一。它相對與地球較近,每6年左右就會近距離掠過地球一次。

「貝努」的直徑達0.5公里、重約7400萬噸。NASA曾對它進行採樣任務,發現其樣本中蘊含多種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