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屢有竹棚倒塌意外,外界關注棚架安全,更籲發展商及業主轉用金屬棚架。有棚業組織澄清,過去事故涉及不當施工程序,如有工友貪一時之快剪斷俗稱「拉掹」的連牆器,破壞棚架結構,而非竹棚搭建有安全隱憂;香港地理環境也不適合全面改用金屬棚。政府一直推動建造業界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惟有工程師指,尚未有科技應用於監察棚架安全,而科技不能全面取代人手管理,應教育工友。有業內人士亦言,期望研究全方位的棚業發展藍圖,建立安全工作環境,使竹棚工藝薪火相傳。
上月中,啟德新急症醫院地盤內一幅大型棚架突然塌下,造成11人受傷,其中4人危殆;去年2月啟德另一私人住宅建築地盤外牆棚架倒塌,造成2死3傷,棚架安全再次響起警號。勞工處上月21日起展開全港特別執法行動,重點巡查涉及大型棚架、幕牆安裝及吊運等工序的建築地盤,以遏止不安全作業。
棚業:港樓宇難搭建金屬棚
棚架倒塌的原因仍有待調查,有意見指,搭建竹棚難用精準力學計算,加上竹枝容易損壞,呼籲發展商及業主轉用金屬棚架。有建造業人士指,理解竹棚結構安全,但相比鐵棚較易遭人破壞,而且竹枝助燃,過去有地盤意外失火,火勢迅速沿竹棚蔓延。他理解部分樓宇之間的距離近,仍要使用竹棚,但只要鐵棚設計好,其彈性跟前者分別不大。
有棚業工友及關注組織澄清,相關說法「不專業」,而過去事故都涉及不當施工程序,甚或棚架遭刻意破壞,而非棚架結構上有安全隱憂。香港常見的棚架可分為金屬棚、混合棚和竹棚,現時全港超過80%以上的新建地盤及維修地盤選用傳統竹棚,只有約10%使用金屬棚。港九搭棚同敬工會理事長何炳德解釋,香港地少人多,大部分單幢式大廈無法安裝天秤吊運建材,故維修時不可搭建金屬棚。他續指,按照法例,棚架垂直相隔15米,就要安裝一個俗稱「狗臂架」的金屬桁架分散座力,惟香港有逾萬座超過40年至60年樓齡的舊樓,樓宇破舊且維修時尚有市民居住,無法採用「過山螺絲」,即把螺絲穿過大廈牆壁,再於牆後鎖緊的做法,故只可以做傳統竹棚。
竹棚業香港聯會外務理事長蘇天銘指,棚架由俗稱「拉掹」的連牆器加固,當樓宇建好,會有水喉、幕牆等不同工種的工友出外牆工作,此時便需要竹棚師傅,按工藝及勞工處要求修改拉掹位置,再做正式檢驗,才讓不同師傅上棚架工作。他舉例,工友要在連牆器的所在位置安裝水喉,便要先在另一位置安裝新的拉掹,才拆開原有拉掹,惟總有工人貪一時之快,剪斷部分拉掹趕工。
「害群之馬」怠慢安全標準
何炳德直斥,業界有害群之馬,罔顧安全導致工業意外,破壞竹棚業界的形象,「不論是竹棚、鐵棚或混合棚,都有連牆器可以穩固;如果把唯一的基礎都破壞,任何棚架都有機會倒塌。」他指,有同業曾揭發有非搭棚工友,拿着鐵鋸上棚工作,「鋸斷鐵通不用1分鐘,鋸竹更快,這些惡習在香港時刻存在。」
過去香港也曾有金屬棚架倒塌意外,2020年6月,環境保護署香港化學廢物處理中心進行年度焚燒爐維修工程,期間臨時金屬棚架倒塌,造成10名維修承建商工友受傷。當時署方要求該中心營運者在1個月內遞交報告,並作跟進調查。
要確保工地安全,除了工友緊守施工程序和守則,政府一直推動建造業界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如發展局要求超過3000萬元的工務工程全面應用相關系統,去年5月更推出標籤計劃,首批110個公私營工地通過評核,並獲頒發牌匾,以顯示相關工地妥善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
然而,參考建造業議會出版的《建築地盤智能安全相關科技指南》,相關科技有10大類,包括中央管理平台、使用電子鎖系統實施危險區域進出控制、密閉空間監察系統等,惟並未有針對棚架結構安全的監察和管理。建造業議會回覆,安全智慧工地系統裝置的供應商正不斷研發新智能安全裝置,希望能研發合適的智能裝置,應用於竹棚拉掹。
業界冀研全方位棚業發展藍圖
香港工程師學會建造分部上任主席謝偉正指,現時工地最多只會在大廈外牆安裝閉路電視,或者以人工智能監測工友有否做足安全措施,如有否佩戴安全帽或繫緊安全帶,但尚未有技術針對檢查連牆器是否完好無缺。他從理論角度出發,部分連牆器是鋼索(「威也」),或許可以透過儀器接通微弱電流,一旦被剪斷或有所鬆脫,就發出訊號通知中央監察中心。
惟他直言,一幢大廈可以有過萬個連牆器,上述理論可行,但略為天馬行空,「科技會否去到此地步?增加多少成本?」他相信,科技未能全面取代人手管理,而研發一套感應系統及安裝感應器價值不菲,也要承建商願意投資,「日後可否做到平、靚、正的方法?」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指,取得相關標籤或認證的工地,在整個管理和設計上應較理想,但不代表完全沒有差遲,「安全智慧工地系統並非萬能。」
謝偉正強調,除了找合資格人士搭建棚架、維修檢查跟足守則,更重要是教育工友。他舉例,有些公司會在棚架加上警告標語,列明索帶及連牆器屬棚架結構的一部分,故意拆除相關組件是刑事責任,「不要貪方便,因為阻礙工作就剪走或甩開拉掹,累積下去會有問題;各行各業都要有教育。」
何炳德亦言,一眾棚業關注組織皆期望與不同持份者溝通,共同研究長遠且全方位的發展藍圖,建立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使竹棚搭建工藝薪火相傳。
鐵棚成本貴3倍 小業主或難負擔
現時只有部分政府工程和大型發展商業主傾向使用金屬棚。有業內人士指,使用鐵棚的成本可比竹棚高出至少3倍,小業主或難以負擔。
香港工程師學會建造分部上任主席謝偉正指,現時業界沒有統一要求採用竹棚或金屬棚,只有政府工程和大型發展商傾向採用後者,部分於項目的標書上列明,也有總承建商決定使用。他指,鐵棚搭建及拆卸的時間較竹棚長,「需考慮金錢、時間和安全。」
港九搭棚同敬工會理事長何炳德則指,搭建鐵棚的人手需求較竹棚多,前者的建築費用可以比後者貴約3倍。現時不少舊樓進行維修,每位業主平均支出數萬元已叫苦連天,採用鐵棚需考慮業主的承擔能力。竹棚業香港聯會外務理事長蘇天銘補充,部分樓宇或需因應外牆設計,度身訂造金屬棚架,成本可達竹棚的3倍以上。
建造業議會促用智慧工地系統 進一步保障安全
針對竹棚架使用安全,建造業議會提出多項建議,並鼓勵業界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進一步提升工地安全表現。
建造業議會指,工程團隊應在展開工程前進行風險評估,而竹棚必須由專業工程師設計,棚架的搭建、改動及拆卸工作,亦須由曾受訓練的工人負責,並由合資格人士直接監督。議會續指,竹棚首次使用前、緊接每隔不超逾14天內、經歷相當可能會影響其強度或穩固性的天氣情況,或竹棚架受到大規模改動後,必須由合資格人士檢查,並簽發「建築地盤(安全)規例表格五」,以確保竹棚架處於安全操作狀態。
議會指,各工地需嚴格遵守勞工處發出的《竹棚架工作安全守則》,安裝足夠並合乎規格直杆、大橫杆、斜杆及連牆器等竹棚架組件和重要構件,並確保作承托竹棚架用的構築物有足夠的穩固性,以及連牆器的錨固點裝設在良好的樓宇結構構件上;考慮於連牆器上塗上鮮艷顏色及貼上警告標貼,使工人有所警覺。議會強調,任何人士不可擅自改動竹棚,亦不可在未經檢查的竹棚架上工作,「需制訂及實施有效的監察及管理系統,確保上述安全措施得以落實。」
記者:仇凱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