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日)是農曆新年大年初七,又稱為「人日」。原來,中國自古相傳這天是「人的生日」。這天最大的禁忌是「起爭執」,家長、上司甚至不可訓斥孩子或下屬。
女媧第七天做人
「人日」源於中國的神話傳說,山東出土的《銀雀山漢墓竹簡》中收錄有漢朝文學家東方朔所編輯的《占書》,據書中記載,上天創造萬物的順序是雞、狗、豬、羊、牛、馬、人(第七天)、穀、天、石。「人」是女媧於第七天,使用黃土和繩創造出來,因此正月初七又被稱為「人日」。
相關新聞:農曆新年︱「北方佛跳牆」 內地熱傳 黃芽白塞滿煲內有乾坤……(附製法)
按照傳統,「人日」需以人為尊,所以人們在「人日」必須互相尊敬,不可罵人,家長不可以訓斥孩子、上司也不應責備下屬;「死」、「衰」等等不吉利的話更是禁忌說話。在古代,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犯人。據說,如果「人日」天氣晴朗,人事和悅,就意味著新年人丁興旺、吉祥平安,假如恰巧有有孕婦分娩則更為喜慶。
古時「人日」為公眾假期
古代由漢朝開始有「人日」的概念。晉朝時,人們便會在當天戴上一種稱為「人勝」的頭飾。後來到了唐代,人們更會在當天登高賦詩。唐朝詩人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中便有「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之句。唐朝政令《開元七年令》、《元和令》、《天聖令》、《元豐令》和《慶元令》等都有「人日假一日」(「人日」放假一天)的規定。
另外,「人日」有吃七寶羹的傳統,據南梁文學家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於頭鬢(即上文所述的「人勝」)。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古人於「人日」會用七種蔬菜做成齋菜羹,到了現代,有部分七寶羹亦會加入魚、肉等葷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