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禁到被寵 地溝油變廢為寶

有一種說法,就是所謂的「廢物」(垃圾),不過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這句話放在地溝油身上,頗為貼切。地溝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類劣質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復使用的炸油等,最大來源為城市大型飯店下水道的隔油池,人食用可能會引發癌症。

正所謂「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當前中國的地溝油驚天逆襲,一改過去遭眾人唾棄的邋遢形象,被多國瘋搶。2023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了71.8萬噸地溝油。2024年再次猛增,僅上半年就超過60萬噸。2022年這個數字幾乎為零。早在2012年荷蘭一家公司就開始從中國進口地溝油,這種行為被效仿,歐洲從中國進口的地溝油呈爆炸式增長。

曾經人見人嫌的地溝油,為何一夜之間從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2011年荷蘭航空的一次嘗試,改變了它的命運。那年6月,荷蘭皇家航空一架波音737客機,搭乘171名乘客,從阿姆斯特丹飛往巴黎。由於飛機使用了不同以往的航空燃油,備受世界關注,因為這些油是用地溝油提煉成的。

荷蘭航空「敢為天下先」,激起了全球的極大興趣。經過殼牌、霍尼韋爾等公司的研發,用地溝油加工生物燃油的技術逐漸成熟,並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之前,生物燃油的原料主要是大豆油、菜籽油、棕櫚油。與這些傳統原料相比,地溝油本屬廢料,幾乎相當於零碳排放。於是,多國紛紛青睞地溝油。

從「愛理不理」到「高攀不起」——這就是地溝油的「革命」。在歐洲,大量以地溝油為原料的生物燃油工廠層出不窮。在美國,聯邦政府為生物燃油提供了巨額補貼,每加侖補貼1美元,各州還有額外補貼。在日本,三大石油公司馬不停蹄,大肆收儲廢棄食用油,將其轉化為可持續航空燃油,供各大航空公司使用。過去十年,在碳減排的推動下,全世界對地溝油的需求激增。

哪的地溝油最多而且價格又便宜呢?答案是中國。根據歐盟的推算,中國地溝油的潛在數量大約600萬噸/年,目前收集的量是300萬噸/年。來自美國的進口商,直接盯上了中國餐館。「中國有1260萬家餐館,而美國只有70萬家。」美國一家可再生柴油生產商的負責人表達了對中國地溝油的渴望。

專家預計,到2030年,美國對地溝油的年需求量將超過1000萬噸。換言之,即便把中國所有的地溝油都榨乾,也遠遠滿足不了美國的需求。隨著歐美需求提升,大約5年之內,中國地溝油出口將很快耗盡。儘管地溝油有著如此身價的暴漲,但由於下鍋烹飪還是最為慣性就手,人性醜陋的一面不少小覷,用其開鍋煎炒即成本大降。所以嚴控其從口入還是當務之要絕不可鬆懈。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