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政圈最大「花生」,莫過於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CY)在初三赤口開火,質疑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稱政府誇大房屋供應量「錯得離譜」,施永青亦不甘示弱反擊,認為應以當年落成量作計算,再被梁振英發帖反駁。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亦迅速出帖解惑,強調不宜單純以落成量當作供應量。這場茶杯裡的風波成為政圈熱話,CY為何在新正頭仍火氣十足呢?
梁振英施永青論戰︱政圈中人:長策房屋供應數字是CY任內推出
梁振英連日帖文中,反覆強調相關統計是10年前已引入,從未改變定義,明顯有意為當年自己有份推動的統計護航。有熟悉梁振英的政圈人士指,CY任特首年代視房屋問題為重中之重,上任即成立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並於2014年推出長遠房屋策略,相關的10年房屋供應目標、未來3至4年私宅潛在供應量的統計,正是其任內引入,因此若有人混淆視聽,CY澄清計法亦理所當然。
相關新聞:
梁振英5問再駁施永青:「指鹿為馬」也是鹿和馬定義問題?質疑縮細供應量為多賺佣金
赤口|施永青稱政府誇大住宅供應量 梁振英出帖引數據批「錯得離譜」 施永青再反駁
梁振英施永青爭論住宅供應量 何永賢出帖解惑:不宜單純以落成量當作供應量
梁振英施永青論戰︱涉地產界現實考慮:樓市無以為繼 希望「撳低」供應數字
該人指相關統計科學化,客觀呈現未來數年一手樓潛在供應,港府亦沿用至今,直言相比內地,香港在房屋供應數據、市場訊息方面透明得多,有助市民置業前作客觀參考。有前「梁粉」認為,CY是從小市民置業角度出發,倘有「誤導」訊息令市民入市,後果可大可小。
去年初政府全面「撤辣」後,本港樓市曾短暫回升,惟無以為繼,差估署數字顯示去年12月私樓樓價指數按月跌0.65%,按年跌7.13%。有地產業界人士表示,雖已全面「撤辣」,但市場觀望氣氛濃厚,銷售策略仍傾向保守。他指貨尾單位仍在市場流轉,政府計算方法並無問題,施永青不可能不明白,但站在其角度,「梗係想供應量數字少啲,等人快啲買樓」。
現專注房地產生意的前立法會議員田北俊向筆者指,無意點評二人論戰,但無可否認近年地產市況是「麵粉同麵包都滯晒、市場食唔落」,不少商界朋友憂心樓價繼續「螺旋式下跌」。他認為港府應宣布未來兩年暫停賣地,因目前息口仍高,本港經濟和財政收入又依賴房地產,政府應向市場釋放訊息,暫時壓低土地供應。他形容兩年時間是「buy time」機會,待息口回落及其他經濟範疇發展,屆時樓市便有回暖可能。他強調並非希望政府停止造地,現有基建項目須繼續,只是推地時機要調整。
田北俊倡暫停賣地兩年
不過,過去兩年政府已明顯因應市況而放慢推地步伐,緩推商業地之餘,亦拆細住宅地皮推出,而本季亦僅推一幅東涌住宅用地。但田北俊認為,對投資者及市民而言,倘強勢政府主動宣布暫停賣地,與推地後流標,效果是截然不同。他稱已退出政壇,非必要不想開腔,但認為現時問題嚴重,樓價比高位跌近三成,連帶影響其他經濟範疇,可能出現骨牌效應,庫房地價收入也大減,形容現時經濟像在ICU,須盡快動手。
地產建設商會主席梁志堅則指,發展商當然希望樓價上升,但相信政府很難一刀切講明某時段不賣地,因會影響收入。他個人認為即使不用政策強力介入,仍對樓市今年止跌回升充滿信心,重申地產市道從來依賴整體經濟,「經濟發展得好,地價樓價自然升」,而本港有國家作後盾,經濟定會穩步復甦。
有熟悉房屋議題的議員說,二人對供應量的定義不同,自然有不同數字,但CY引述的房屋局數據客觀「無得呃」,較貼近現況。他指市民買樓與否,除了看地產代理「分析」,也要獨立思考,量力而為。
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