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eVTOL產業處於起步階段,行業熱度不斷攀升,但伴隨競爭加劇,德國兩間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電動垂直起降)獨角獸企業Lilium和Volocopter近期接連因資金短缺宣布破產,凸顯該產業在資金與認證進展上的挑戰,給國內低空經濟敲響警鐘。eVTOL研發和適航認證是一個投入巨大且過程漫長的階段,上海沃蘭特航空市場總監付常銀向《星島》透露,從開始研發到取得TC證(型號合格證),資金規模要1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量級,再加上後期商業化推廣,「一款機型從研發到進入市場可能需要近20億元。」
新技術沒有借鑑
「eVTOL是新事物、新賽道,沒有成熟的技術可以借鑑,行業前期都處於燒錢的過程,」國內一間eVTOL企業高管周平接受《華夏時報》採訪表示,去年行業融資潮已經開始分化出不同梯隊,拿到大額融資尤其是每一輪都在上億元的企業,基本是龍頭企業,而第二和第三梯隊企業目前融資很困難。
相關新聞:低空經濟|內地車廠科企競研eVTOL航空器 料兩年內取適航證
資金對於研發周期較長的eVTOL主機廠而言至關重要。周平相信,今年是決定某些低空企業生死的關鍵年,轟轟烈烈的局面逐漸冷靜,將形成優勝劣汰的局面,「有的企業跑出來了,有的企業跑不出來」。
eVTOL行業挑戰亦在於如何平衡高安全性和低成本,eVTOL廠商御風未來副總裁岳婷婷指出,如果只追求高安全性而成本過高,市場難以擴大;反之,如果降低成本卻犧牲安全性,則難以建立用戶信任。eVTOL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先要讓大眾相信eVTOL是安全的,其次再做到同等安全性下的最低成本,才有望推動整個行業長遠發展。
相關新聞:低空經濟|居民關注噪音強頻率高 專家籲規避人口密集區
eVTOL有望取代直升機地位
傳統燃油直升機不僅造價高,導致空遊票價偏貴,不少遊客「被勸退」,其噪音大也影響遊客體驗,甚至被投訴擾民。業內人士介紹,eVTOL具有成本低、噪音小、更安全以及更環保的特點,尤其適合短途空中出行,未來有望取代直升機,成低空經濟的主力軍。
「目前沃蘭特航空6座eVTOL的售價是2500萬元,同樣安全等級的直升機則要6000萬元到7000萬元。」付常銀對《星島》稱,未來從上海徐家匯到蘇州的短途客運,如果採用eVTOL 4至6人的機型飛20分鐘,單座可能只要400元,「普通民眾也將能打得起『飛的』」。她介紹,eVTOL採用小懸槳,擾動空氣的面積小,噪音可以控制在65分貝以下,乘客也將享受到更加舒適的乘坐體驗。
相關新聞:低空經濟|深圳搶開「飛的」星島記者直擊15分鐘航線單人要價3980元
沃飛長空首席市場官費嵐也指出,乘坐直升機往往需要頭戴耳麥才能通話,這是由發動機的工作原理所決定;而eVTOL不僅內部噪音數值與乘坐高鐵的分貝接近,艙外噪音也得到有效控制,當飛行器在300米高空飛行時,地面聽到的聲音只有45分貝,低於二類城市背景噪音的標準,地面的人幾乎聽不到頭頂飛行器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