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受傷的復合,都有新組織補合撕裂位置,猶如我們把膠水粘連裂開的物件,容易產生疤痕硬塊,令原本的組織彈性受影響,如果再與附近組織產生粘連,更加影響活動幅度。試想想玩具槍中的一條橡筋,如果中間3分1部分受熱傷形成一個硬節,彈性便自然損失了3分1,如果熱壞部分亦粘連在導管中,可能共損失了3分2 彈性,射距也便損失了3分2。
關節外有關節囊,韌帶與連接肌肉的肌腱,如果受到疤痕或粘連影響(橡根的故事),自然活動受限,疼痛不適,常見於肩膀 、膝蓋、脊椎和踝關節,成因多是因內外傷後的治療處理不當,特別是過度固定關節和休息。
主要症狀包括關節僵硬腫脹疼痛,特別是在早晨起牀或長時間不動後更為明顯,初期久休再動便痛,但活動一下便紓緩,但嚴重時這些症狀可能會隨着使用時間和活動量增加而變得嚴重,影響生活,例如起牀時已經又硬又酸痛,之後越行便越痛甚致腳痹。
常見的肩關節沾粘又稱為50肩、冰凍肩,多是由於肩膊撞傷、拉傷後,骨折手術後過度不動等而形成,過度粘連可能要麻醉手術鬆解(MUA)。
膝關節沾粘常見於膝部受傷,炎症或手術後,包括十字韌帶重建、骨折固定術,若沒有適當復康計劃,過度休息而產生,例如外側副韌帶受傷了,因疤痕或粘連損失了3分1至3分2的彈性,髕骨(波蘿蓋)上下滑行時,內外副韌帶的彈性不平衡自然將髕骨外移,猶如電車輪偏側外移產生不合理的外側摩擦,自然外側的軟骨更快磨傷,僵硬腫脹疼痛便出現,如果不及時治理,日久失修,軟骨越磨越損兼越薄,甚難重生,可能需要手術換關節才能重生。
脊椎沾粘通常發生在神經根部分,成因包括長期不良姿勢、自身免疫疾病例如強直性關節炎、脊椎術後、椎間盤突出或脊椎關節創傷炎症的後遺症等,令神經根膜與附近組織產生粘連,身體活動時神經根受到不正常的拉扯而產生神經不適反應包括坐骨神經痛等。
所以重點是,受傷後合理休養是一定對的,但過分休息的調理可能產生另一個更複雜而不能真正康復,難以挽回的病症。郭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