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申訴王|女護士被假保險扣費短訊呃走逾200萬元 拆解騙徒連環轟炸轉錢手法

電話騙案手法層出不窮。《星島申訴王》接到一名女護士申訴,指去年12月底外遊期間收到保險扣費短訊,撥通短訊內指定客服電話後墮入騙局,不斷按騙徒要求從戶口及信用卡轉走或套現所有現金作為「保證金」,終損失超過200多萬元。《星島申訴王》訪問該名女護士,拆解騙徒如何利用連環精神轟炸方式,在短短40分鐘內迫令受害人多次轉走鉅款的過程。

任職女護士的陳女士(化名),上月28日在外地旅遊期間收到一個手機短訊,內容提示事主曾在某保險公司簽署一份保險合約期滿,將於其銀行帳戶自動扣除48,000港元。由於女事主曾在該保險公司投保,但沒有簽署新合約,擔心被無端扣費,於是當晚乘機回港後,立即致電保險公司官方客服電話查詢,惟過了辦公時間無人接聽,她改而致電短訊內指定客服熱綫,墮入騙徒精心設計的詐騙陷阱。

任職護士的受害人陳女士,講述遭假冒客服騙徒呃走逾200萬的經過。
任職護士的受害人陳女士,講述遭假冒客服騙徒呃走逾200萬的經過。

 

陳女士被騙徒「奪命追魂Call」,反覆要求過數至指定帳戶。
陳女士被騙徒「奪命追魂Call」,反覆要求過數至指定帳戶。

 

騙徒不斷要求受害人接通視像電話,再按其指示轉數至指定帳戶。(受訪者提供)
騙徒不斷要求受害人接通視像電話,再按其指示轉數至指定帳戶。(受訪者提供)

 

從圖片可見,只要陳女士未接聽,騙徒幾乎每一分鐘再打一次。(受訪者提供圖片)
從圖片可見,只要陳女士未接聽,騙徒幾乎每一分鐘再打一次。(受訪者提供圖片)

 

即使受害人接通視像通話後,掛掉不足兩三分鐘又再被要求接聽。(受訪者提供)
即使受害人接通視像通話後,掛掉不足兩三分鐘又再被要求接聽。(受訪者提供)

 

陳女士稱,起初接聽的女子操普通話,她以聽不懂普通話為由收線,惟她擔心遭扣費,再次重新致電客服查詢,對方改由一名操半鹹不淡廣東話的男子對答,並透過視像通話聲稱若要取消保費,須提供個人資料如身份證號碼、銀行帳戶號碼,網上理財密碼等,再將戶口內現金轉至指定帳戶作為保證金,一旦核實便退還所有款項。

陳女士形容,騙徒軟硬兼施令其就範:「當我輸入資料過數期間,曾經有其他電話打入嚟,佢叫我唔好聽,佢話一旦斷開電話,不但無法取消,仲要重新來過,當時佢搞到我好混亂,不知不覺間就跟從佢指示轉帳。」

陳女士「入局」後,騙徒循其名下從不同銀行帳戶、信用卡、微信支付、支付寶等電子錢包中轉走現金,次數非常頻密。陳女士形容,「總之佢一聯絡到我,短至5、6分鐘就做一次過帳,電話一接通就叫我入帳到認證戶口。」

騙徒40分鐘內轉走$58萬

根據女事主提供資料,騙徒透過「追魂call」不斷要求她接聽視像通話,每當完成一筆轉帳交易後,便要她提供成功過數截圖,其後再無間斷要求她接聽電話繼續過數,單單由12月28號晚上11時28分至翌日零時08分的短短40分鐘內,便轉帳6筆合共接近58萬港元到指定帳戶。

陳女士形容自己被騙徒榨乾戶口一分一毫,騙徒胃口越來越大,直至要求她借錢不果後才失聯。陳女士其後醒覺被轉走的錢無法退還,至今年1月2日到警署報案,案件暫列為「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目前交由東區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三隊跟進調查。

自2024年12月28日起,受害人不停被騙徒不斷要求過數,圖為當晚11時28分要求過數$173,998至一個胡姓普通話拼音戶口。
自2024年12月28日起,受害人不停被騙徒不斷要求過數,圖為當晚11時28分要求過數$173,998至一個胡姓普通話拼音戶口。

 

圖為受害人在12月28日晚上11時33分,被騙徒過數$111,587至另一王姓普通話拼音帳戶。(受害人提供)
圖為受害人在12月28日晚上11時33分,被騙徒過數$111,587至另一王姓普通話拼音帳戶。(受害人提供)

 

圖為受害人第三次被騙徒要求過數$91,787至指定帳戶。(受訪者提供)
圖為受害人第三次被騙徒要求過數$91,787至指定帳戶。(受訪者提供)

 

圖為受害人在12月28日晚上11時54分,過帳$119,988至騙徒指定帳戶。(受訪者提供)
圖為受害人在12月28日晚上11時54分,過帳$119,988至騙徒指定帳戶。(受訪者提供)

 

12月29日凌晨零時04分,騙徒要求受害人改用轉數快轉賬5萬元至指定手機號碼。(受訪者提供)
12月29日凌晨零時04分,騙徒要求受害人改用轉數快轉賬5萬元至指定手機號碼。(受訪者提供)

 

圖為12月29日零時08分,受害人再用銀行帳戶過數$31,998至一個姓黃普通話拼音戶口。(受訪者提供)
圖為12月29日零時08分,受害人再用銀行帳戶過數$31,998至一個姓黃普通話拼音戶口。(受訪者提供)

 

回想整個受騙過程,陳女士自責應致電保險公司官方熱綫核實,又指曾有銀行職員發現信用卡戶口出現異常頻密交易,凌晨時分主動致電提醒,但她之後再接聽騙徒電話提出質疑時,騙徒反稱銀行職員是騙徒,「佢叫我唔好信…任何電話都唔好聽,我當時就信咗佢。」陳女士總計最終損失高達200萬元,部分金額更屬父母儲蓄,尚有多筆不知名借貸或信用卡套現,她感到悔不當初。

警方防騙視伏器除了按手機號碼或收款賬戶等評估風險外,新加功能包括可疑來電警示、可疑網站偵測,以及公眾舉報平台等。(影片截圖)
警方防騙視伏器除了按手機號碼或收款賬戶等評估風險外,新加功能包括可疑來電警示、可疑網站偵測,以及公眾舉報平台等。(影片截圖)

 

記者按受害人提供手機號碼及收款帳戶在防騙視伏器進行搜尋匹對,結果均發現為高危有伏的紅色詐騙警示。
記者按受害人提供手機號碼及收款帳戶在防騙視伏器進行搜尋匹對,結果均發現為高危有伏的紅色詐騙警示。

 

記者查閱涉事虛假保險短訊,發現並非有「#」號開頭、透過「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已認證身份的保險機構。記者按受害人提供的騙徒電話號及收款帳號,在警方防騙視伏器進行搜索,均顯示為紅色高危有伏,即與詐騙舉報有關連。

電話騙案去年首11個月較前年同期升173%

根據保安局數字,去年首11月的詐騙案合共有40,470宗,較前一年同期上升8.7%,涉及金額達85.2億元。網上騙案佔整體詐騙案的62.4%,其中釣魚騙案則錄得2,580宗,涉案金額為4,960萬元;電話騙案則錄得8,159宗,較前年同期大幅上升172.8%,其中假冒客服騙案就佔去5,032宗。

為免巿民誤墮騙徒佈下的騙案,警方作出以下呼籲:

– 不要開啟來歷不明的郵件或訊息。
– 查看清楚寄件者的資料。
– 切勿點擊可疑電郵或訊息內的超連結。
– 切勿登入未經查證的網站。
– 如網站要求提供個人或信用卡資料,應加倍小心。
– 如有懷疑,可用守網者網站的「防騙視伏器」或手機版「防騙視伏App」即時評估詐騙風險,亦可致電防騙易熱線18222。
– 如懷疑受騙,應保存相關電郵或訊息,並儘快報警。

至於手機詐騙短訊真假難分,巿民可留意以下小貼士:

– 為協助市民識別短訊發送人的身分,所有已登記參與「短訊發送人登記制」的公司或機構,會使用其以「#」號開頭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發出短訊予本地流動服務用戶。
– 當市民收到非以「#」號開頭的短訊發送人名稱或以一般電話號碼顯示的短訊時,須保持高度警覺。在任何情況下,絕不要向身分未經核實的短訊發送人披露個人、銀行戶口或信用卡資料、轉帳金錢或開啓短訊內的超連結,以免蒙受損失。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