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李慧琼/丘成桐/中大】本港正處於國家科技創新和人才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立法會今日(22日)討論由全國人大常委、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動議的「把握戰略機遇,推動香港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發展」議員議案。身兼中文大學校董、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政府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三所醫學院,又指中文大學已邀請曾任哈佛大學教授、1982年被授予菲爾茲獎的丘成桐到本港開設學院,惟沒有得到特區政府財政的支持,強調即使現時本港財政十分緊缺,仍期望特區政府可撥款支持尖端的科學家來港。
鄧家彪質疑香港無法孕育創新產業
鄧家彪表示,現時本港有五間大學位例全球大學排名首100位,質疑無法真正在本港孕育創新產業,他以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為例,本港在2023年位列第17名,以色列則排行第14名,惟以色列並沒有任何一間大學排名位列首100位內。他續說,知悉政府推動創新工作十分著力,惟本港在研發上佔整體GDP 只有1.5%,上海是4.44%,北京更有6.83%,反映政策推動、民間企業未啟動。
李慧琼倡設創新研究基金支持跨領域研究項目
提出動議的李慧琼表示,香港高等院校在基礎研發方面取得驕人成績,多所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位居前列,科研論文被引用次數多,不過在科教融匯以至產教融合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她認為高等院校很多優秀研發成果只於論文發表 ,未能轉化成為實際應用,認為制約了香港創科發展的潛力。她建議進一步鼓勵高校研究人員投身具有經濟前景和商業價值的應用研發項目,又認為本港大學可以動用儲備,加強設立跨學科創新研究基金,支持不同院系的研究人員組建聯合團隊,同時加強在跨學科創新實驗室,為跨領域研究提供足夠的硬件支持。
陳祖恒倡政府帶頭使用本地科研產品
紡織及製衣界立法會議員陳祖恒表示,香港獲國家賦予「八大中心」重要定位,有全球一流的基礎研發和高等院校、高度國際化的人才樞紐,絕對要把握好戰略機遇,以自身優勢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他建議當局要革新採購制度,政府必須「落水」發揮帶頭作用,優先試用、應用本地科研團隊的研發成果、產品和服務,並要求部門、公營機構及法定機構都採用這個方針,集成一個內部文化和風氣。
蔡若蓮籲本地院校與內地科研合作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本地高等院校的基礎研究是創新科研發展在上游的重要起點。她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研究資助局一直積極推動香港高等教育院校進行不同領域的跨學科或跨院校協調研究, 同時設多項協作研究計劃,鼓勵本地大學研究人員和團隊與本地、內地以及海外大學或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促進學術研究交流。教資會也鼓勵和支持本港高教界進行更多具有廣泛社會意義,以及較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研究 ,積極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和貢獻。
蔡續說,自1996年開始 ,本港的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建立聯合實驗室 ,促進兩地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 ,進一步推動研究界別和內地的交流,鼓勵兩地人才在重大研究項目上的合作 ,研資局也都積極參與對中國科學院和本地六所大學聯合實驗室的評審工作,並向表現優異的聯合實驗室提供資助 。
當局「三顧草廬」邀人才並發展本地人才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表示,政府未來會主動接觸和邀請對香港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頂尖人才來港發展,指這些領軍人才都是世界各地的爭奪目標 ,他們未必會花工夫提交人才申請,當局會以「三顧草廬」的精神主動出擊,邀請他們來港共同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的聚集高地。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當局透過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為輸入海內外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 ,當局會定期檢討該計劃,以切合本港的創科發展 。至於在培育本地人才方面,當局推出各項措施,涵蓋不同的學習或人生階段,包括透過資助中小學安排課外活動,從小培養學生對創科的興趣,以及鼓勵和協助修讀科學、科技及數學學科相關的大學生投身創科行業。
議案由多名議員提出修正案,包括周文港、陳月明、梁子穎及梁美芬,除梁子穎外,其他議員的修正案均獲通過,議案最終獲在座大多數立法會議員支持下通過。
記者:黃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