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美股貴,還是繼續維持投資吧!
你是不是錯失了之前的升市,現在有不少現金,但見到美股升了這麼多,就不敢入市,希望「等調整」?又或者,你會不會是有分到過去兩年美股反彈的成果,但現在卻心思思,想「鎖定利潤」,沽貨離場?筆者建議:不要輕舉妄動。
恐懼和貪婪 股市永恒上演
是的,股票市場這回事,表面好像是世界如棋局局新。但看真一點,背後的戲碼,卻是一樣的。都是恐懼和貪婪,boom and bust,狂喜和擔心。皆因人性不變。
美股在2022年,跌了20%。照計2022年的大回調,足夠令大多數希望「等調整」的人入市,若2022年依然沒有買的,不知仍在「等」甚麼,可能只是自欺欺人。換個講法:即使今次美股再跌兩三成,這些人還是不會入市。而永不入市,也代表資產很難增值。
美股估值貴 調整機會不細
美股在2023年和2024年都錄得超過20%升幅,2023年升了24%,2024年也升了23%。以兩年累計回報為計,過去兩年的美股表現,是1990年以來最好。可是,這也代表美股的估值昂貴,而似乎調整的機會不細。
美股昂貴,有很多指標可以看到。亦不要相信坊間說的「貴的可以更貴」。事實上昂貴的股市,往往就以大調整收場。現在美股估值約等於25倍市盈率——在史上有見過嗎?是有的。不過只見過兩次。一次是2000年科網泡沫1.0爆破之前,一次是2022年——兩次都以美股大調整告終。再加上近期大家都留意到,那些網紅股大炒特炒,也有不少「少年股神」告訴你有買貴冇買錯,甚至動用槓杆投資。
這些現象,似乎都有點股災先兆的味道。而筆者也相信,美股今年回調20%以上的機會不細。可是,筆者仍是建議大家不用沽貨離場,應該繼續stay invested。
泡沫爆破時機難準確捉摸
原因很簡單:皆因所謂泡沫爆破的時機(如會出現),根本極難捉摸,想準確捕捉,只是事後孔明。若太遲離場,那就是早早擔心都沒有用。但若太早離場呢?股市大可以升多一倍然後才跌20%,提早離場,表面精明,其實是蝕底。
更何況,筆者認為「很大機會」股災,但誰說筆者一定對?同樣地,即使2月就爆股災,閣下1月清倉走人,很好——但然後又怎樣?
筆者以前在Patreon寫過一個系列,名為「All time high還是買股票」。原理很簡單:因為股市經常都是處於高位,股市本身就是升多過跌。以去年為例,美股就創了近60次歷史新高。
當然,人人怕股災,怕下跌。但換個角度想:為何只怕跌,卻不怕升?你擔心會股災,但如果不發生呢?
All time high也不要沽貨,其中一個原因正是這樣。當你在all time high 時走貨,但之後呢?之後往往股市繼續個個月創新高,於是閣下更不敢入市。最後發現:錯失這些升幅的損失,比起你避開了的股災,更為蝕底。形象化的講法,就是上面提到的「股市可以升多一倍,然後才跌20%」
一直不入市 必定跑輸通脹
更何況,即使避開股災,看到股災發生,跌了20%後又如何?即時入市嗎?但無人說跌20%就一定見底,如果入市後股市再跌20%呢?那豈不是還是碰上股災?最多的行動根本多餘。但一直不入市呢?又肯定是跑輸通脹。
讀者只要有一定年資,自然會明白當中的問題:世上並無完美的方法。太擔心股災,就會錯過升浪。但想食盡升浪,又總會預上股災。問題只是兩害取其輕。
但在兩害取其輕下,stay invested,還是比較好的方法。股市泡沫時買貨,固然不太理想——但還是好過不買。皆因股市還是有70%的年份在升,也大約有70%的年份是盈利增長,保持樂觀,一般是贏面較大。
話說1999年,科網泡沫1.0正旺時,有本經典名作,叫做「道指36000」。看書名都知內容講甚麼。有趣的是,當時道指才10000點。然後大家知道了,不久就爆發科網股災,美股「迷失十年」。這本書,當然被視為「燈神」。
摸泡沫之頂 回報仍然不差
但當然大家知道,現在道指已在36000點樓上,所以25年前的預言,並沒有錯,「只是早了一點」。
讀者以為此講法是「死撐」——但試從另一個角度看:若在此「燈神」書本出版之時,摸頂入市,猜猜打後25年,每年回報多少?答案是8%。8%的回報,並不失禮,也就是25年間1元變7月。
對,即使摸著泡沫之頂,往後仍能獲得大約8%一年的回報。這當然較在低位入市較差,但依然是相當可觀的回報。所以,在泡沫時摸頂,真的不是如此災難性的事情。
Patreon作者 李聲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