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天會更好基金昨日發表的研究報告,建議香港應發展大宗商品市場,認為既有現實性,也有緊逼性,並建議以綠色金屬為主,發揮香港與國際規則銜接優勢,講好全球發展共同價值故事。有份參與研究該報告的CDI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文雅靖指出,香港發展大宗商品交易所,以人民幣定價及結算,除了有別於其他地區以美元作交易外,亦有利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更重要是藉此取得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參與報告的基金成員表示,就有關建議曾與特區政府溝通,反應良好,當局願意提供協助,以便與內地相關部門接洽。
應在港設立倉庫交收
報告指出,過往香港曾發展大宗商品市場,但效果欠佳,主要是過於側重大宗商品交易金融屬性的導向,認為應要調整為加入實體商品交易,在港設立倉庫交收。報告提出四大重點領域、20項政策建議,包括建設綠色金屬和關鍵礦產全球交易中心、打造大灣區「香港+1」大宗商品供應鏈生態、強化與浙江及上海等地區聯動和爭取中央支持有關建議。
建議設立支持綠色金屬和關鍵礦產的戰略投資基金和項目、吸引全球礦產相關企業在香港設立辦事處。積極與歐美及亞洲等地的重要貿易節點建立合作,設立交割倉。針對過往一些假倉存問題,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數字倉單平台,以數字信用重塑「物的信用」。同時認為要優化碼頭基礎設施,借鑒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模式,探索在大灣區沿岸尋找具有航運物流基礎的片區,延伸香港機場、碼頭等物流腹地;除研究降低併購交易印花稅以吸引內地金礦龍頭企業在港開展外,又建議開闢礦業專才引進通道,匯聚更多礦業人才。並強化與浙江、上海等地區聯動,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大宗商品產業鏈。
報告建議複製「深港通」「滬港通」模式,打造「商品通」,通過連結LME及QME來接通內地與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定價。允許國企及央企在香港進行交易。支持香港銀行機構建立金庫,為香港黃金交易、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板提供配套倉儲交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