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來自夏威夷的亞裔女子小林漢娜(Hannah Kobayashi),11月初在洛杉磯轉機時竟不見蹤影,其父小林萊恩(Ryan Kobayashi)來到洛杉磯遍尋不著之後,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附近自殺,演變成大家最不想見到的悲劇。這一事件不僅揪心,更凸顯了失縱人口對家庭與社會帶來的打擊。
在小林漢娜失縱一案中,家人受到了巨大打擊,小林漢娜的父親,在洛杉磯不眠不休尋找13天後,不幸結束了生命,為家人帶來了無止境的痛苦。這位父親從夏威夷到洛杉磯這個陌生的大都會來尋人,他又屬少數族裔,可以想見其取得資源較其他人不易,這也凸顯扶助團體如何將觸角伸到少數族裔,可能仍有進步的空間。
從統計數字可以看出美國失縱人口的特性。加州是全美失蹤人口最多的州分,加州失蹤人數最多,每年大約有3010起。根據美國司法部「全國失蹤人口資料庫」(NamUS),加州人口失縱率並不突出。然而,美國可能是世界上失縱人數最多的國家。每年約有50萬到60萬失蹤人口報案,這意味著每10萬人中有150-180人被報失蹤。
歐洲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平均每10萬人中約50-80人失蹤。日本:每10萬人中約20-30人失蹤。這意味著美國失縱人口比例大約是歐洲國家的兩倍,而歐洲又是日本失縱人口的兩倍。美國的高失蹤人口比例主要源於報案文化、犯罪率、社會結構與地理因素的複雜交織。
如何強化尋找失蹤人口?美國專家認為,失縱者消失後的12到24小時最關鍵,但目前僅有針對兒童失蹤的安珀警報(AMBER Alert),當確認發生兒童綁架案件時,警務部門會透過各種大眾媒體向社會大眾傳播警報訊息,以大範圍搜尋失縱兒童。
相比之下,其他先進國家可能有更高效的執法系統和快速反應機制,有助于快速定位和尋找失縱人口。
此外,美國的社會安全福利系統可能也不如一些歐洲國家,可能有助于減少因經濟壓力或社會問題導致的失縱案件。除了預警之外,部分執法人員也以過去的經驗建議,佳節期間雖然是家人團聚,卻也是爭吵、家暴的高峰期。專家建議遇有意見不合的言行衝突,避免意氣用事。
失縱人口的家屬往往承受「模糊性失落」的巨大痛苦。這種痛苦與普通的喪親不同,因為失縱的親人既沒有生的確定,也沒有死的結論,讓家屬難以邁過心理上的哀悼過程。1991年,加州11歲女孩潔西.杜加德(Jaycee Dugard)在上學途中被綁架,18年後才獲得自由,她的經歷成為許多家長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人口失縱對一般人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冷冰冰的統計數字,但對家屬來說卻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期待包括小林漢娜等所有的失縱者早日平安返家,也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建立更有效的預防和應對機制,減少悲劇的發生,為那些失縱的人和他們的家人帶來希望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