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40萬餘買「文物」?警惕直播間的坑老陷阱

(柳早 中國)

今年1月,河南新鄉警方接到轄區張女士報警稱母親在網路直播間買到了假古董,購買的「文物」竟有數百件,花費40萬餘元。

近日,媒體對這案件做了「解剖」報道,從細節看,真是套路滿滿。例如,主播不是一上來就賣貨,而是在直播間說起了情感故事。其間,主播以自己與愛人離婚不願分割財產為由,請求粉絲將自己珍藏的寶物進行保管,承諾只需要三個月,待離婚手續辦完,就會以數倍或者數十倍的價格再將文物買回來。

這麼拙劣的故事,卻讓一些老人深信不疑。而且,這個直播團隊還頗為神通廣大,甚至派人盯梢民警,讓警察屢屢撲空,可見這就是一個組織結構「完善」、有備而來的詐騙團夥。當然,最後還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該團27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落網。

這起案件頗有典型意義:這些專門圍獵老人的「古董局中局」,利用的是老年人認知能力有限且對網路世界的陌生。熟稔這類「劇情腳本」的年輕人,多已對其免疫;但是老年人未必,這種漏洞百出的故事,恰恰就是為他們「量身打造」的。

這種現象應引起重視了,不能任由直播間的坑老陷阱四處蔓延。可以想像的是,在人人都有手機的年代,這種騙局會更加隱秘,幹預也會更加困難——老人去參加保健品宣講會家人容易發現,但如果只是觀看一個詐騙直播間,只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這也意味著相關部門的檢查、追蹤技術也要進一步升級;同時,區域之間、政府部門和平台之間的協調機制也應當進一步完善,確保一定程度的資訊溝通,能夠實現對詐騙集團的全方位覆蓋,防止他們在地域和平台之間「打遊擊」。

網路平台顯然也要擔負核查之責。無論如何,這些坑老直播間總是建築於具體的平台之上的,那麼平台也應當對此進行常態巡查和風險提示。對於一些可疑狀況,平台需要迅速反應,對違規內容進行幹預並對帳號進行處置。切不可因為這種直播內容可以帶來龐大流量,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