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滿香豆城

(張煒明 普萊臣頓)

(一)

U-Tube 彈出一段視頻,波士頓交響樂團(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及其屬下的波士頓通俗樂團(Boston Pop)舉辦的演奏會,一個給市民分享有趣味性音樂的文化活動,其中一節邀請了一位特別嘉賓演奏Gershwin 的《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擔任指揮近30 年的Keith Lockhart 向聽眾說:「今晚我們的嘉賓是波士頓一個很有特別、很重要、推動文化的人物,今天她很具勇氣地為我們演出,她就是我們的市長 Michelle Wu! 」掌聲隨之雷動。

Michelle Wu 的中文名字叫吳弭,弭的國語讀音是mi,廣東話是米,通常用作止息兵戈。名字用「弭」的十分罕見,女孩子叫「弭」的更是絕無僅有。她的外公曾當國民黨將軍,撤離中國大陸到台灣後又移民美國,給她起名「弭」或是渴望和平。她生於1985年,在芝加哥長大,畢業於哈佛大學經濟系,兩年後又在哈佛修習法律,從學於Elizabeth Warren,其後協助Warren 參選成為國會參議員。

這個9月21日的周末下午是屬於音樂的,城市事務可等待星期一去處理。參與表演的除了BSO及Boston Pop外,還有波士頓兒童合唱團、波士頓節日管弦樂團,和墨西哥音樂隊。據Gershwin 的傳記所載,《藍色狂想曲》是在往波士頓的火車上寫下藍本的,火車發出的聲音成為樂章的節奏,主題是美國社會這個文化大熔爐,以及大都會吃人的生活。樂章是要給美國音樂下個定義,一半古典,一半爵士樂。

(二)

一個樸素的中年女子在掌聲和歡呼聲中從幕後走出,身穿一襲寬身花布長裙,走到鋼琴前和Lockhart 握手,坐下來轉身向群眾點點頭,豎起兩個大姆指頭為自己打氣,用心地跟著樂隊的節拍彈奏起來。

忽然有一些擔心冒起,就在吳弭市長走向琴前那一刻,察覺到她身懷六甲,心想彈奏時胎兒踢一腳,琴韻會否變調?追查下才知她在波士頓任職市議員時,先後在2014 及2017年生下兩個男孩,還帶著嬰兒參加立法會議呢!如今胎兒是女的,將於明年1月誕生,使這個小家庭更圓滿。

在美國華人社會中,家長要孩子學習彈奏鋼琴或其他樂器是很普遍的事,並非要他們成為音樂家,有課餘活動可令孩子更健全地成長,音樂又可陶冶性情、激發思考。吳弭從小便對鋼琴有濃厚興趣,當她在2021年當選波士頓市長時,就把一台鋼琴搬進辦公室內。

2023年時,吳也曾與波士頓管絃樂團一同演奏,彈的是莫札特鋼琴協奏曲作品21第2節Adante。地位雖然可以倚仗,公開表演還得鄭重其事。準備功夫不能單靠天才,拜師是必然的。波士頓有一所音樂學院叫Berklee ,吳報名補課,務求表演夠水準,可見她做事認真,絕不苟且。

(三)

Berklee 音樂學院教授作曲的助理教授駱奇偉,在音樂專刊Boston Musical Intelligencer 寫了一篇題為 「吳贈給這城市的狂想曲」,其中一段說:

「作為一個音樂家,看到我們的市長具有音樂天份,更且衷誠地熱愛及表揚藝術,是令人興奮的事。明顯地,吳市長肩負多方面的重任,沒忘記以身作則。觀眾中有許多家庭和孩子們,到交響樂堂的機會不多,洋溢著熱情和興趣,可以想像得到吳對下一代發生的影響。」

彈奏音樂有其困難,學習便不難。解決社會問題有其困難,想辦法便不難。音符與樂章的處理,跟日用民生問題同樣是擺在目前的事,用敬慎的心去做便有把握做得妥當。成為小孩子的榜樣,成為人民心中的英雄,是額外的收益,對一己來說,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便是滿足。

認真做事不限於個人志向及公益,家庭、婚姻、兒女也同樣需要認真處理。當吳弭的母親生病時,她會暫時放下事業回家照料母親,還積極地經營茶館以維持生計。後來她又帶同媽媽及兩個妹妹到麻省,負起照顧及教育的重任。她沒有忘記自己的婚姻,也不因婚姻而放棄從政,更不讓政務延誤她生兒育女的計劃。聖之時者的美譽,她當之無愧。

吳弭的生平和政績,維基百科有詳述。這篇文章要指出的是,這一代亞裔移民不要為下一代擔心,在美國土生土長的會走出自己的路,我們要做的是給他們提供良好教育,讓他們發揮所長。現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女校長Ana Marie Cauce 說:「教育是我的宗教。」教育會指導我們要走的路,像吳弭般走上一條康莊大道。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