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類似火箭可能得等一等

美國SpaceX在德州的第五次試飛,實現了人類航天史上又一個重大突破,上演「筷子夾火箭」。而火箭發射技術實力也很強大的中國是否也能做到?觀察者網引述相關中國專家撰文稱,中國類似火箭可能還得再等一等。

觀察者網專欄「科工力量」作者高天偉撰文稱,中國「跟隨」星艦的證據,就是長征九號火箭。這款火箭概念披露已有約10年時間,方案幾經迭代,最新已經「收斂」至類似星艦的9米直徑箭體、幾十台發動機並聯設計;此外,坊間也有配套的大直徑箭體製造、單台200噸左右推力發動機等部組件研發信息流出。但截至目前,這款火箭尚無正式立項的公開消息。

為甚麼中國對「跟」星艦,看起來不是那麼著急?文章分析,一方面,中國航天從初期的「連首發衛星都比日本晚了幾個月」,已經發展到今天無論技術還是市場都穩居世界第二(而且是唯一的第二)。

另一方面,中國在技術和資源積累上,還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以運力20噸以上大型火箭為例,美國自1960年代起即成熟運用,而中國直到2016年才解決有無;在航天經費上,外媒測算中國的投入大約相當於美國50%,且這還是近幾年才實現的高水平。回溯十幾年前乃至更早,中國的投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文章稱,這兩點決定了中國必須有所作為,但又須量力而行。對於事關重大的項目,應以有明確且有價值的需求牽引立項,以投入產出比管理執行,並按時保質保量交付。

文章稱,星艦的發展路線還有很大不確定性,尚未完成技術和商業閉環。中國如果貿然跟隨,一旦半途出現不可克服的障礙,將造成巨大的時間和經濟浪費,甚至影響本可以通過穩妥路線完成的重要任務。

因此這就不難理解中國「不著急」的做法:有條件情況下啟動部分預研,但對於整體系統,暫時可以多觀察、多思考、多論證,不急於上馬。

文章總結,太空航天是系統工程,技術只是一方面,資源、時間、市場也是決定命運的因素。在條件允許範圍內尋求最優解,方能穩妥成功。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