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 Transducer」探討人類與自然的跨物種聯結 台灣科技藝術團隊紐約展覽

台灣藝術團隊「千年虫無身知所」(Synphysica)藝術家周巧其、胡悠揚於紐約佩斯大學藝廊(Pace University Art Gallery)舉辦個展「Being Transducer」,以其獨特的混合生物媒材與大型裝置作品,邀請觀眾進入一個充滿科技與自然交織的沉浸式藝術空間,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的聯結。展覽從10月1日至10月26日,邀請對科技藝術與生態系統感興趣的觀眾親臨現場,探索人類與自然的對話。

「千年虫無身知所」是由周巧其與胡悠揚2018年創立,以混合媒材與科技創作為主,將活體植物與生物訊號融入藝術,探索人類與非人生物之間的互動。周巧其今年2月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獎助赴紐約駐地研究,因而促成首度在紐約舉辦展覽。

「Being Transducer」共展出6件沉浸式作品,探索跨物種之間的微妙聯結,揭示生命訊號如何穿越時間與空間,影響不同的生態系統。透過一系列大型裝置,展示了植物、環境與人類之間的互動,並挑戰傳統的「人類中心」觀點,讓觀眾體驗從自然到虛擬、從人類到植物的多層次關係。

展覽作品《Apercevoir》、《Pneuma》和《Cradle》,透過植物的生物電訊號,將觀眾與周圍環境聯結起來,讓人可以真實感受到自然的呼吸與生命的律動。另一件作品《Being and Heat》利用光聲效應,將觀眾的心跳轉化為光與聲音,詮釋生命能量的流動與轉換。

此外,《Eye of Flora》和《Flowrish》兩件作品則進一步探討虛實世界的互動,邀請觀眾重新審視生態系統中隱藏的聯結與多層次的共存關係。

「Being Transducer」受到當代生態學者提摩西·莫頓(Timothy Morton)「暗生態」(dark ecology)概念的啟發,試圖打破人類與自然的二元對立思維,展示所有生命形式如何共同存在於一個複雜的網絡中。藝術家透過生物訊號與科技藝術,將這生態哲學具體化,讓觀眾親身體驗自然界的互動如何超越物種界限,成為一場不分彼此的共存之旅。

千年虫無身知所由藝術家周巧其與胡悠揚於2018年創立,專注於探索生物訊號與科技藝術的結合,創作具實驗性的裝置藝術作品。周巧其現為清華大學李家維實驗室的博士候選人,同時擔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曾獲2024年亞洲文化協會獎助。胡悠揚專注於生物資訊學、人工智能與虛擬實境研究,現為東京大學博士生。

展覽地點:Pace University Art Gallery(41 Park Row 1st Floor, New York, NY 10038),展覽時間:2024年10月1日至10月26日,開放時間:周二至周六 12:30至16:30(周四延長至19:00)。

更多資訊:https://www.pace.edu/dyson/life-dyson/art-gallery/current-exhibition。

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藝術家周巧其攝於其中一展品前。

 

這個裝置藝術展一直有一個人躺臥在會場中心。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