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是國際乳癌警覺月,不少民眾都紛紛的在胸前配載上粉紅色的絲帶結,此是代表對乳癌的警覺,也呼籲婦女們要警惕的為乳癌防治。乳癌已經逐漸成為大眾關注的議題,並鼓勵女性把握「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原則,以早期發現及治療來擁抱健康和生命。此外,更呼籲婦女在45歲過後,每年定期去醫院做乳房篩檢,在家時自己本身也需自我檢查,以防萬一。
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在日前公佈研究指出,發覺近年來由於年輕女性和亞裔美國女人乳癌發生率增加,導致美國乳癌率急劇上升。
美國癌症學會兩年一度的報告顯示,儘管乳癌總體死亡率保持歷史性下滑的趨勢,從1989年至2022年下降了44%,但從2012年到2021年罹患乳癌人數卻每年增加1%。
乳癌是美國女性第二最常見的癌症,僅次與肺癌的第二大死亡殺手,也是癌症的死因。在芝加哥華人社區,因乳癌過世的有前華咨處總裁黃羅瑞雄,同時也有不少華裔女性朋友曾患上乳癌,幸運的是她們經過手術化療之後都平安。在美國,大約1/8婦女會在一生中的診斷患有侵襲性乳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而2% 的女性會因此疾病而不幸死亡。
美國癌症學會的報告也指出,過去的10年中,50歲以下女性的乳癌發生率比較年長女性增加乳癌發生率的顯得更迅速,分別為每年增加1.4% 和0.7%,醫務人員表示迄今原因不明。 但有專家認為,是飲食與現代生活習慣導致的,但沒實際的實驗結果可以證實。
在族裔方面,亞裔婦女的發病率比起其他族裔增加最快,其次是西班牙裔婦女。報告指出,有可能是新移民湧入有關,這些新移民拉高了乳癌的風險,原因是新移民婦女並無每年去作乳房篩檢的習慣。總體而言,乳癌死亡率從1989年的每年10萬名女性有33位,降至2022年每10萬女性死亡人數只有19位,減少了44%,等於挽救了約512萬7900人因乳癌而失去生命的女性患者。
依據報道,儘管幾十年來在治療與早期發現取得極大的醫學進步,但不是所有的族群都因此獲益。1990年以來,美洲原住民的死亡率一直保持不變,非洲裔女性的死亡人數比白人女性高出38%。此報告發現凸顯出健康問題的社會決定因素的劣勢,以及長期存在的種族主義,導致這些癌症患者獲得優質照護的機會減少。
出現了年輕化跡象
專家也發現,隨著現代生活和飲食,環境等問題,人們肥胖的問題增多,也導致乳癌率急劇上升,且出現了年輕化的跡象。2022年12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全球最新癌症統計,女性乳癌的發生率首度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統計也顯示乳癌是東方國家女性高發癌症排第一名,發生率在年齡45歲至65歲之間,比歐美國家提早了8至10年的隱形殺手。
因此,醫生對婦女的警告是,初期乳癌並無症狀,但若有以下臨床表征則必須提高警覺:乳房形狀、大小改變、摸到乳房硬塊,腫塊附近皮膚或乳頭凹落、乳頭出現異常分泌物、皮膚成橘皮樣變化或紅腫潰爛,摸到腋下、鎖骨和頸部淋巴結腫大等跡象。
因此,年輕的女性應在每月月經後7至10天進行自我乳房檢查,停經後女性每月固定一天進行,但自我乳房檢查平均發現只有2公分的腫塊,因此,定期乳癌篩檢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對於家族直屬親戚有乳癌或卵巢癌家族病史的女人、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長期酗酒的婦女,更加要提供警覺。因此,早期發現乳癌,不僅可做乳房保留手術,5年的存活率高達90%以上,但醫務人員呼籲千萬不要諱疾忌醫而延誤了早前治療的黃金時期。
本報芝加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