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薩利納斯(Salinas)家庭位於林地(Woodland)的住宅中,每個角落都明顯可見墨西哥和華人文化的痕跡。
客廳裡,中國歷史書、繪畫和玩偶與家庭照片和高中文憑共享空間。身為父親的第一代墨西哥裔美國人傑西(Jesse),家人稱此區域為「中國房間」。在幾呎之外的「墨西哥房間」裡,一張民權領袖查維斯(Cesar Chavez)的照片自豪地掛在牆上,書架上擺著西班牙語小說《唐吉訶德》。
薩利納斯夫婦的成年子女費利西亞(Felicia)和埃斯特班(Esteban)回憶起童年時光,在聖誕夜製作玉米粉蒸肉,在聖誕節當天享用港式點心。他們從父母以及雙語課程學會說流利的西班牙語,另外每周五晚上去中文學校上課。埃斯特班稱自己為「華墨裔」(ChiMex),費莉西亞能夠熟練地用筷子翻轉玉米餅。根據洛杉磯加州大學拉美裔政策及政治研究所在5月發表的報告,自2000年以來,美國有亞太拉美裔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其中加州約有30萬人,是全國最多的州。光是在沙加緬度縣,在2022年就有約1萬4000人被認定為亞太拉美裔。
但據《沙加緬度蜂報》報道,對於同時屬於這兩個群體的人來說,生活可能成為不斷求取平衡的挑戰。這些人中近一半年齡在18歲以下,經常面臨雙語、雙文化和雙身份的複雜局面。一些人感覺需要偏向某一種文化,但卻難以完全掌握兩者。事實上,亞太拉美裔群體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
洛杉磯加州大學教授羅梅洛(Robert Chao Romero) 介紹,該群體最早有記錄的歷史始於1500年代末,當時墨西哥和菲律賓人經由西班牙商人使用的貿易路線「馬尼拉帆船」(Manila Galleon)而相連,長達大約250年。在此期間,約有10萬名亞洲人抵達墨西哥。羅梅洛表示,這兩個群體的遷移模式延續了幾百年,通常與勞動力、殖民和反移民情緒有關聯。本身具有華人和墨西哥血統的羅梅洛稱:「從歷史上來看,亞洲人,尤其是華人和墨西哥人都被視為移民勞工和廉價勞工。」
根據洛杉磯加州大學的研究,亞太拉美裔分為四個不同的群體:來自拉丁美洲的亞裔移民、父母是在美國出生的亞太裔和拉美裔混血兒、因西班牙殖民歷史而被認為具有種族模糊性的菲律賓人、以及在19世紀與夏威夷原住民結婚的波多黎各勞工的後裔。大多數亞太拉美裔認為自己屬於前兩大類。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