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協中心發表《華埠走廊研究報告》

華協中心推出「華埠走廊研究報告」,小組成員(左起)楊重賢、Christie Li、林梁淑萍和周純介紹詳情。記者蘇婕雅攝

華協中心為三藩市華埠未來發展描繪願景。記者蘇婕雅攝

工作小組在研究期間曾造訪溫哥華、芝加哥、費城、波士頓和紐約的華埠。華協中心提供

(本報記者蘇婕雅三藩市報道)

兩年前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經濟衰退,令三藩市華埠陷入一片愁雲慘霧。為了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制定一套完整的計劃,讓這個充滿歷史的華埠在經濟上維持自身發展,成為華協中心(CCDC)又一使命。

華協中心10日在總部新地址所在的都板街615號生昌樓(Sing Chong),由執行主任楊重賢和幾位發展專員向媒體介紹「華埠走廊研究報告」(Chinatown Corridor Study)。

該報告製作歷時兩年,除了整理歷史文獻,工作小組還造訪加拿大溫哥華和美東其他城市如芝加哥、費城、波士頓和紐約的華埠,徵求各地社區組織、居民和遊客的意見。報告列出數十種不同的策略,目標是保留士德頓街(Stockton St.)作為住宅走廊的地位,同時提升都板街(Grant Ave)作為商業和旅遊中心的地位。

楊重賢指出,新報告非常重要,這是自1987年制定《華埠總體規劃》以來,首次分析華埠社區的過去並預測其未來的研究之一。「當年的總體規劃提出華埠是一個生氣勃勃的移民社區。作為華裔移民的主要登陸點和長者的住所,他們和這裡的小商業是共生的關係。我希望新報告可以幫助這裡的企業重新站穩腳跟,擺脫疫情影響,同時真正走向未來。」

華協中心發展專員周純介紹,研究報告分七個類別進行可行性分析,包括如何將更廣泛的受眾帶入華埠、重建夜間經濟、預測未來的挑戰、小型企業保護、文化遺產保護、勞動力發展以及加強和改善基礎設施。每類別都包含了一些建議,包括增加舉辦文化節、藝術節、夜市和建造更多停車場等共63項提議。該專案的下一步是可行性評估,將在未來兩年內完成。

發展專員說,雖然華埠散房(SRO)並不是最理想的居住條件,但它們仍然是三藩市最後自然形成的經濟適用房之一,而華埠是SRO最集中的地方。「因此,我們始終將SRO住房視為計劃的核心部分,保障這裡的居民得到食物援助並負擔得起住宿成本。」「華埠走廊研究報告」將在10月3日下午1點舉行網上發布會,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網chinatowncdc.org報名。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