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南區的鶯歌林、奧斯丁等社區,多年來都屬於所謂的「食物沙漠」地段, 當地居民無法採購新鮮的蔬菜、水果、牛奶、雞蛋、肉類等所需的營養食物,因此,不少居民不得不食用冰凍食物、罐頭或選擇快餐廳食物來應付三餐之需。特別是大部分沒有車的居民表示,他們每次要轉搭兩三趟公車到其他社區超市採購食物,來回一趟至少要花三、四個鐘路程了。
芝加哥的南區也不是從無開設大型的超市與商場,例如全食超市 (Whole Foods) 於2016年在鶯歌林開設了一家商店,該項目依靠1,100萬美元的城市補貼進行場地準備,並要求擴大即將到期的稅收增量融資區,同時資金從鄰近的TIF轉移,但是Englewood Whole Foods於2022年關閉,其後開放了廉價超市Save A Lot、當地曾經開設的Aldi,商店Target 等,皆因當地的偷竊、搶劫、打劫案件太猖獗,導致商店連連虧損、俗語說的好,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無人做,在商言商的, 企業如果連年虧損,其最終結果必然要結業離場。
芝加哥市長約翰遜政府上任後提出由芝市政府自己開雜貨店、芝加哥市府作雜貨店的老闆。經過近一年的研究,顧問HR&A得出的結論是,芝加哥可以通過由市政雜貨店,組成的三店網絡來填補其「食品荒漠」,前期成本為2670萬美元。HR&A這份長達200頁的新報告得出結論,布蘭登·約翰遜市長開設市屬雜貨店的計劃是「必要、可行和可實施的」。必要的,是因為雜貨市場的波動導致了集中在南區和西區社區的一波整合和商店關閉浪潮。可行,是因為城市不需要成為商店營運商,而是可以採取行動限制私人營運商的風險。
HR&A顧問公司認為芝市府自己開超市之所以可行,是因為該市的「重要的土地所有權、融資工具」、存儲和「社區參與能力」使其「處於有利位置」,可以「為現有運營商提供支持和資源」。
該報告可以作為芝加哥成為美國第一個進入競爭激烈、波動較大且利潤率微薄的食品雜貨市場的大城市的路線圖。報導稱,到目前為止,只有兩個城市採取了這項措施:堪薩斯州聖保羅和佛羅里達州鮑德溫(St.Paul,Kansas,and Baldwin,Florida)。
私營部門沒採取行動承諾
報告也指出在私營部門沒有採取行動或承諾提供可持續雜貨選擇的情況下,市政府有必要在缺乏雜貨管道的社區創建和維持雜貨服務方面發揮作用。報告指出芝市有潛力引領一種可行的雜貨店模式,在食物獲取不公平的社區中賺取營業利潤。雖然城市的最佳角色可能不是充當商店運營商,但它可以發揮作為合作夥伴的有效作用,透過確保資本融資、提供營運支援以及促進培訓和勞動力發展來提供資源和規劃來支援運營。
市政府為私人業者建造一家10,000平方英尺的商店,前期成本為810萬美元,其中270萬美元來自市政府。營業淨收入將為45,000美元,假設利潤率為0.9%,此需要每年11萬美元的補貼。
在現有的城市空間中開設一家相同大小的商店,並將其轉租給私人雜貨店,前期費用為620萬美元,但芝加哥納稅人不會提供額外的資金。淨營業收入預計為30,000美元,假設利潤率為0.6%。報告指出,該合資企業需要每年13萬美元的補貼才能維持「永續營運」。
該報告還探討了芝市開設「三店網路」的可能性,該網路將使該網路中利潤較高的商店能夠補貼陷入困境的商店。也可以「更大規模」購買庫存,以降低「單位成本」。借助網絡,「從一個站點進行集中倉儲和配送」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三店網路還可以協調行銷和「共享員工」,以填補「臨時或季節性人員缺口」。
研開設「三店網路」可能性
約翰遜政府的政策負責人 格里斯比(S. Mayumi「Umi」Grigsby) 表示,下一步將與社區團體、慈善機構和食品零售領域的專家合作,「制定一項內部戰略」以決定如何推進。格里斯比也表示有時缺乏投資的社區的選擇是有限的,並且與社區的實際需求不一致。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專注於這個社區驅動的協作流程,以確保雜貨店地點、合作夥伴以及產品的選擇與社區保持一致。政府的目標是為糧食不平等問題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對於南區和西區的居民來說,芝加哥一家市營雜貨店可能會改變他們的生活,因為雜貨店關門導致他們很難找到新鮮農產品和其他健康食品。芝加哥黑人和白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相差九年,即「死亡差距」,至少部分歸咎於「糧食不安全」與缺乏新鮮的食物。
本報芝加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