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黨在位14年 人均GDP增長不到1%

英國首相辛偉誠堅稱,國家經濟在經歷了多年的磨難之後已經「轉危為安」,通脹率也達到了2%的目標,但現實是,英國經濟已經在下坡路上走了許多年。自2010年保守黨取得執政權的14年以來,英國人均GDP增長率每年僅有0.8%,單就這項指標而言,是二戰後歷史上最差的成績,更是唯一沒有達到1%大關的案例。

自2007/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英國的生產率增長乏力是英國整體經濟走下坡的罪魁禍首。1997年至2007年,即上屆工黨政府執政的大部分時間\xf9堙A英國每小時工作的經濟產出以健康的速度增長,在七國集團(G7)中位居第二,僅次於美國。但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英國的生產力增長一落千丈,國家生產總值、人均收入也隨之陷入放緩甚至停滯。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自2010年後英國的生產率不僅進一步落後於美國,甚至被歐元區的19個國家趕超。

關於生產力落後的原因的爭論多年來一直持續。有經濟學家認為,多年緊縮政策導致的長期投資不足是主要原因。根據羅兵咸永道(PwC)對世界銀行數據的分析,2017年至2021年間,英國的投資支出佔GDP的18%,而日本、法國和美國分別為25%、23%和21%。英國脫歐的影響被認為加劇了這一差距。經濟學家指出,英國脫歐和多年緊縮政策導致的長期投資不足是英國生產力落後的主要原因。

英國羅兵咸永道去年指出,投資水平一直低於美國、法國和德國等同行是英國生產力差距的「根本原因」。羅兵咸永道對世界銀行數據的分析,2017年至2021年間,英國的投資支出佔GDP的18%,而日本、法國和美國分別為25%、23%和21%。但許多人也指出,這絕非生產效率低迷的唯一因素。英國在研發領域的投入、金融業在2008年後受到的嚴格監管、人才培養的方式等等都被指為成因之一。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