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專訪︱倡18區建「安老城」減進出醫院 袁國勇:讓長者舒適度餘生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越趨嚴重,政府統計處推算到2046年,每3人便有1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加上公私營醫療比例失衡,醫療系統負荷甚重。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星島》專訪時表示,建議在18區各建一座樓高30層的「安老城」供長者入住,讓老人家不必時常進出醫院,舒適地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程。

相關新聞:

袁國勇專訪︱7月出自傳 童年撞車經歷啟發從醫 難忘沙士醫生殉職:我不是抗疫英雄

袁國勇專訪|同款招牌外套廿年如一日 袁國勇親解「戰衣」由來 原來是非賣品?

袁國勇專訪|吃三文魚如吃糞?袁國勇澄清非原意 籲兩類高危人士勿吃魚生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星島》專訪時表示,基層醫療藍圖作預防性措施是好,但指這只是將整件事推遲發生。資料圖片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星島》專訪時表示,基層醫療藍圖作預防性措施是好,但指這只是將整件事推遲發生。資料圖片

 

袁國勇建議在18區各建一座樓高30層的「安老城」供長者入住,讓老人家不必「咁慘」時常進出醫院。葉偉豪攝
袁國勇建議在18區各建一座樓高30層的「安老城」供長者入住,讓老人家不必「咁慘」時常進出醫院。葉偉豪攝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越趨嚴重,加上公立醫院人手流失、公私營醫療比例長期嚴重失衡。資料圖片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越趨嚴重,加上公立醫院人手流失、公私營醫療比例長期嚴重失衡。資料圖片

 

政府統計處預計2046年,每3人便有1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情況較現時的五分一更嚴峻。資料圖片
政府統計處預計2046年,每3人便有1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情況較現時的五分一更嚴峻。資料圖片

 

他指當然需靠及早預防,亦認為政府推基層醫療藍圖作預防性措施是好。資料圖片
他指當然需靠及早預防,亦認為政府推基層醫療藍圖作預防性措施是好。資料圖片

 

袁國勇:支持基層醫療 惟無助減低醫管局開支

袁國勇說,自己不是人口政策專家,認為應對人口老化問題,亦要思考如何增加勞動力、吸引外地年輕人;另一應對方法是解決醫療問題,靠及早預防,他支持政府推出基層醫療藍圖,及早預防和治理,但大家需明白當長者年紀越來越大,越需要醫管局服務,亦會不斷增加醫管局開支和負擔。

袁國勇認為最好就建「安老城」,讓老人家不必時常進出醫院,可在安老城內度過餘生。葉偉豪攝
袁國勇認為最好就建「安老城」,讓老人家不必時常進出醫院,可在安老城內度過餘生。葉偉豪攝

 

他指每次從老人院將長者運送至醫院,一來一回「運嚟運去」其實對老人家「很傷」。資料圖片
他指每次從老人院將長者運送至醫院,一來一回「運嚟運去」其實對老人家「很傷」。資料圖片

 

袁國勇坦言,老人家去到某個階段其實應給予舒緩治療或善終服務。資料圖片
袁國勇坦言,老人家去到某個階段其實應給予舒緩治療或善終服務。資料圖片

 

袁國勇直言「如果起咗我到時都入去住」。資料圖片
袁國勇直言「如果起咗我到時都入去住」。資料圖片

 

袁國勇指,香港要找到30層樓高的問題不大,指一棟大樓佔地不多,18區每區建一棟其實應也做到。資料圖片
袁國勇指,香港要找到30層樓高的問題不大,指一棟大樓佔地不多,18區每區建一棟其實應也做到。資料圖片

 

「安老城」設醫院 方便長者求診

袁國勇建議興建「安老城」,讓長者毋須時常進出醫院,因每次入院舟車勞頓對老人家「好傷」,最好不要「運嚟運去」,在安老城內「搭電梯落幾層就係醫院就最好」。他坦言,長者去到某個階段應給予舒緩治療或善終服務,對他們來說才是最人道,「如果起咗,我到時都入去住」。

至於選址,袁國勇指一幢30層的大樓在港不難找,且佔地不多,每區建一幢應可做到。他認為香港家庭面積較小,若能在安老城內舒適地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程、有良好服務,起碼不用進醫院「咁慘」。他形容醫院是危險地方,有大量病人和抗藥性細菌,長者不懂自理亦容易受感染。

記者:陳俊豪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參加「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問卷,即有機會贏取Panasonic護髮風筒、Casetify充電器、大家樂$50餐飲券等豐富禮品。即點擊https://bit.ly/4csd4qL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