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嬰現象宣告結束 加州恐將重返乾旱

經歷一年主導地位後,聖嬰現象宣告結束,但反聖嬰現象卻緊隨其後,可能預示著加州將會重新陷入乾旱。

《洛杉磯時報》報道,熱帶太平洋的氣候模式是全球天氣狀況的最大驅動因素,自去年夏天以來一直在積極擾亂全球氣溫和降雨模式。

除其他影響之外,聖嬰現象事件導致全球海洋溫度連續數月創下歷史新高,珊瑚礁遭受熱應激,亞馬遜和中美洲發生乾旱,以及美西海岸、大洋洲和大西洋沿岸受到創紀錄大氣河流襲擊。

如今該系統已進入「中性」模式,但不會持續太久。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表示,反聖嬰現象有65%可能性將在7月至9月間形成,並持續至北半球的冬季。

在西海岸,尤其是南加州,反聖嬰現象通常與涼爽、乾燥的天氣有關。該現象最後一次發生是在加州有史以來最乾旱的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期間,當時乾旱條件嚴重惡化,數百萬人遭受前所未有的用水限制。

退休氣候學家帕澤特(Bill Patzert)指出,自1950年以來,南加州已經歷25年由弱到強的反聖嬰現象,其中19年比正常年份更乾旱。

他說:「對洛杉磯居民而言,該現象預示著將有一個比平常更加乾燥的冬季,消防隊員、水管理人員和農民應提前做好準備。」

加州水資源局州際資源經理瓊斯(Jeanine Jones)坦言,永遠無法保證其結果,加州降雨量極端變化,必須為潮濕或乾燥做好準備。她指出,南加州在乾旱期間經歷嚴重用水限制,由州水項目削減及科羅拉多河長期乾燥所致,但好消息是,在聖嬰現象導致連續兩個潮濕冬季後,目前加州水庫水位高於平均。

NOAA官員表示,該模式可能預示著全球創紀錄高溫在過去12個月中出現輕微變化。

該局氣候預報中心氣候科學家拉赫勒(Michelle L’Heureux)指出,氣候變遷驅動的長期暖化趨勢仍可能導致2024年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年份。反聖嬰現象另帶來其他挑戰,包括大西洋颶風季,預計該季節將帶來多達25場命名風暴。

NOAA最新冬季展望表明,包括南加州在內的南半部地區天氣將會變得溫暖且乾燥。中西部、蒙大拿州、愛達荷州和華盛頓州的部分地區則可能會出現更潮濕的天氣。

拉赫勒表示,西南區和加州降雨量低於平均水平、氣溫高於平均水平的可能性將增加,這是受反聖嬰現象影響的冬季典型現象。

預測人士強調,判斷反聖嬰現象的強度還言之過早,多種可能結果仍在發揮作用。

但帕澤特警告說,在預測降雨量和氣溫方面,反聖嬰現象並非唯一因素,氣候變遷加劇影響範圍,天氣模式可能會發生逆轉,從經濟效益轉向懲罰性災難。洛杉磯訊

12月,巨浪沖過雷丹度灘的碼頭。洛杉磯時報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