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法院改革法案為何能挑動十萬人示威?(上)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對於台灣5月28日三讀通過的立法院改革法案,讀完一般報導後發現一些疑問。本文整理自己的一些觀察,分三點跟大家分享。

第一點,看看立法院內外熱議些甚麼。

先重溫大背景。今年(2024)初台灣總統大選,賴清德以只得四成選票當選,主要是藍白合失敗,分薄了力量,保證了賴清德順利當選。對比之前2020年蔡英文的得票率57%,民進黨今屆共流失了17%選票,是大幅倒退。這個倒退跟蔡英文民進黨任內失人心有關。在這樣的情形下,我不明白為何台灣立法院要加強監督一個低認受性的政府,會引起這程度的反彈?是誇張地成功挑動十萬人上街反對立法院藍白改革法案。

我帶著疑問去找答案。統派的分析大致認為是民進黨搞事。還說,藍白合加起來有六成人,這部份的台灣人都支持改革。確是如此,經過5月17日立法院的肢體衝撞後,5月19日白色力量、民眾黨支持者發動了8000人上街示威以示支持,韓粉也有很多人要去聲援;只是藍白也呼籲盡量克制(因為知道在人數優勢下法案一定過關),所以不鼓勵再搞街頭行動。確是如此,社會的大方向也認同改革。問題是,那為何民進黨於二讀後期,尤其是24及28日最後的二讀階段,竟然可以號召幾萬至十萬人上街示威呢?以下是我的觀察。

誠然,整個台灣社會對改革法案的總方向是支持的,起碼一半人支持,甚至藍白營說是六成。問題是那為何仍然可以搞出十萬人上街反對這種場面呢?我對這個現象極有興趣深探。

如果希望比較全面地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必須由藍白改革方案的「前傳」,或者說是「上篇」開始說起。

台灣立法院對新法案之提出有一定流程。舉例,一個法案由議員提出後,會經過「程序委員會」確認,然後送立法院一讀;一讀之後要有聽證會,要公開諮詢;之後再提交審查委員會審查;再交黨團協商;之後得出的版本,就送去二讀表決;再修訂之後就進行三讀表決。

此次藍白合作的立法院改革法案共涉及五方面,包括: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立法院調查權及聽證權、藐視國會罪、強化人事同意權,以及正副院長記名投票制。五方面涉及五個法例要修訂。

賴清德的總統就職是5月20日,而台灣立法院換屆是2月1日。新一屆立法院113席之中,藍、白議席(52+8),加起來是60席,過半數;而民進黨只得51席。另有兩席是無黨籍人士。結果,立法院由國民黨的韓國瑜和江啟臣分別擔任正副院長職位。請注意,3月份,國民黨和民進黨先後也提出國會改革法案,因為改革立法院是眾望所歸。於是,就有3月份國民黨和民進黨也提交改革法案這回事。民進黨版本經3次公聽會及委員會逐條審查後未被納入,沒機會走二讀和三讀這種程序。這一筆不是太多媒體提及,未至於是故意隱瞞,有可能是該法案是未成事,根本過不了審查委員會這一關,所以便沒有多提。補充一句,這個委員會也是藍白加起來有多一票那種優勢。民進黨那個法案沒有放行,而國民黨藍白合版本於4月15日提出,之後被接納,再之後是依照規定走程序;例如,有提交給審查委員會逐條審查,也辦了公聽會,也經過一個月的法案「冷凍期」,之後進行黨團協商,再之後就是交立法院二讀和三讀表決。藍白合的版本表面上依足程序;然而,在走程序的過程中,藍白和綠進行攻防戰,根本沒有認真,以及理性討論法案的細節——必須指出,民進黨的責任最大!不過國民黨硬闖,下決心不拖時間,客觀上也令法案有部份內容比較粗糙、未經深入討論,這是事實。整個攻防戰,是有人提出異議,但藍營的主席照樣保留,送出委員會,令法案進入黨團協商階段,繼續走程序。因為此次藍白結合加起來佔60席,過半數 ,一定過到二讀和三讀兩關;於是就有5月24和28日引出約十萬人的示威場面。二讀表決不是天天進行,是5月17、21、24、28四日,而28日當天二讀完畢後,立即進行三讀。而現在出來的版本,是連親藍營的評論人也認為確有不清楚之處。例如,怎才算是藐視國會?並不清晰。此外,不可以反質詢,但怎樣才算是反質詢,也未有清楚闡釋。

為何跟大家談上面這些「前傳」、「上篇」呢?我認為要知道整個來龍去脈,弄清楚如何一路走來,才會明白為何可以挑動十萬人上街示威。此次催促民眾上街用的,未必是綠營慣用的恐共講述——有,但是經香港去陳述(稍後一談)。此次在支持改革的大方向下仍然有以萬計的民眾上街,主要是認為藍白在議會黑箱作業、程序不公,以及缺乏細緻討論。因此,上街的人主要批評國民黨韓國瑜,以及民眾黨的黃國昌;因為藍白合,在人數優勢下可以用快刀斬亂麻來硬闖關。這於國民黨而言是好事——不用擔誤時間;可是,用另一個角度去看,就是程序不公,民眾會認為沒有留時間讓公眾討論。我想進一步指出,就算綠營是示威的幕後搞手,也要弄明白為何總統大選流失十多個百份比選票的民進黨,有能力在短時間內號召以萬計的人上街?上面談了事件的「前傳」,就會略為明白是透過甚麼話柄去達成現在的效果。

示威者舉起的標語,有「未討論就表決」和「黑箱作業」,以及「國會人大化、香港化」。香港立法會由60人增加至90人,但是全部屬於被部份台灣人認為不會say no的表忠派。總之,網絡世界甚麼新聞都可以讀到;作為示範單位,台灣部份民眾知道香港在發生甚麼事。台灣晶片業聯華電子創辨人曹興誠也出席了集會。他在台上發言時表示,中國正在把台灣的立法院變成香港的立法會。他還說,台灣不要變成香港。所以,藍白合這做法,被扣上了香港立法會印象。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