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方位讓美國難以招架(上)

顧屏山 矽谷

拜登政府的國際外交風格已經淪為簡單粗暴地拿個威浮球棒高聲提要求。而對中國,則是「如果你不這樣做或那樣做,我們將以稍後說明的方式懲罰你」。

在訪問中國之前,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向全世界宣布,中國製造了太多全世界都想購買的產品,而且賣得太便宜。她使用的新創術語是「產能過剩」,並威脅說,如果中國不停止生產,將徵收更多關稅。

耶倫沒有建議中國生產低劣產品或提高出口價格。而且,她也不能公開承認美國無法與之競爭,這讓美國人失去了工作機會,儘管彭博社等大多數第三方觀察者都心照不宣地承認了這一點。

耶倫似乎暗示中國的不公平優勢來自於政府的巨額補貼,但她實際上並沒有指責中國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因為她拿不出任何證據來支持這種指責。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中國突然成為新能源汽車即電動汽車(EV)領域的世界領導者。中國從無到有,到2023年,成為了主要的EV生產國和EV出口國。

中國做出電動化戰略決策

中國EV產業崛起的背後有政府補貼嗎?是的,有。最重要的補貼是以政府政策的形式提供的。中國政府決定不再在內燃機方面追隨西方,而是向電動汽車躍進。因此,中國比世界其他國家早了大約十年。

數百家中國公司進入市場,設計和製造電動汽車。但並非所有企業都能在殘酷的競爭中取得成功。迄今,最成功的是EV領域的比亞迪和EV電池領域的寧德時代(CATL)。這兩家公司都取得了世界領先的地位。比亞迪正計劃在墨西哥建立一家汽車製造廠,而CATL正與梅賽德斯在匈牙利組建一家合資企業,為歐盟市場生產EV電池,這將創造9000個就業崗位。

中國還在極端條件下建造橋樑、挖掘隧道和修建高速公路方面取得了全球領先的工程技術,現在又擁有了鋪設高鐵和製造高速動車組的尖端技術。

華為長期主導先進的電信技術,以至於西方國家似乎無奈接受二流電信網絡,並花費數十億美元拆毀華為已經安裝的先進設備,以滿足與生俱來的多疑妄想症,以保護國家安全的名義追隨美國的步伐。

偏執短視令美國步履蹣跚

事實上,在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最好水平的每一個工業領域,出於中國製造的一切都可以用來監視美國人的前提假設,這些進步都會被自動拒絕。農作物噴灑無人機、監控攝像頭,甚至集裝箱裝卸港口起重機,都可能是侵犯美國人隱私的卑劣工具。

當華盛頓忙於指責和貶低中國的成就時,他們似乎忽略了美國人和中國人思維模式中最重要的區別。美國把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往後拖延,用季度報告來衡量成果。

中國則迎難而上,尤其是當華盛頓的制裁使中國無法獲得某些關鍵技術時。中國政府的規劃者從長遠角度出發,深入研究,在必要的情況下,用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開發出本土解決方案。

前總統特朗普認為,他可以通過禁止華為公司獲得先進的晶片設計和製造技術來阻斷華為成功。三年來,華為在智能手機行業被迫出局。但隨後,華為在2023年捲土重來,憑借中國製造的自主晶片設計和自主操作系統,成為智能手機領域一股強大的力量。

早在2015年,中國領導層就起草了一份名為「中國製造2025」的十年規劃。他們錯誤地將這份文件公之於眾,讓特朗普白宮大為光火,並引發了一系列敵對行動,試圖打壓中國按計劃取得進步。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