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的名字

(陸志聰)

  最近和朋友吃了一頓有驚喜的晚飯,大家都是忙碌人,已有一段日子沒有見面,這晚一起「天南地北」三個多小時,暢快!

  朋友出身飲食業家族,他這間位於中環的餐廳已營運九年多,餐廳的格調和定位與他家族的傳統餐廳很不一樣,驚喜是我十一時許離開時仍然是「全院滿座」,更有客人在等候座位,雖然他說現時的生意還未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但我說這肯定已是逆市奇葩了,亦再次反映特色和質素的重要性。

  席間他談及正在籌備一家私房菜餐廳,選址在我工作的診所大樓附近,我笑說最重要是為我們提供優惠,嘻哈一番後,我們交流了一些關於餐廳名稱的看法。

  中國人相信「唔怕生壞命」,撇除信仰的考慮,名字是與公眾溝通最重要的一環,我上世紀九十年代修讀公共行政的時候,「危險斜坡」便是一個很好的教材,這個名字差一點令政府走不出那個死胡同,其他的例子有雷曼債券是不是債券、投資銀行是不是銀行、基層醫療是不是給基層市民的醫療等。

  同樣地,餐廳的名字代表了帶給市民和客人的第一個印象,那麼應否把家族餐廳的名字套用在私房菜餐廳上?各有利弊,但既然私房菜的宗旨是提供正宗潮州菜,老字號的名字能帶出「傳統」和「真正」的重要意思,而「私房菜」三個字則代表了「精緻」和「手工」,這些都是目標顧客群追求的賣點。

  還原基本步,名字重要之餘,最重要的始終是食品的素質和與名字的配合性,近年「Omakase」和「冰室」氾濫,便失去了名字的神髓了。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