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打各牌 台選走向重回原軌道

自各政黨登記完成後,台灣總統大選正式開打,經歷了「藍白合」的歹戲拖棚後,大選重回原軌道——民進黨賴蕭配、國民黨侯康配、民眾黨柯盈配各打各牌。

台灣大選將於明年1月13日舉行,近幾個月來,藍營國民黨和自稱白營的民眾黨一直在致力合作,共同對抗民調領先的綠營民進黨。期間兩黨各自考量現實和利益,彼此缺乏互信,都不願在大選時屈居人下,堅持要「我正你副」,又要為自身政黨謀取更大利益,波折重重。直到參選登記前一周終於達成共識,以民意多寡來決定誰正誰副,但柯文哲臨陣以民調有誤差為由而反悔,最終不歡而散,令「藍白合」變成一場政治鬧劇。侯友宜和柯文哲隨後各自宣布副手並正式登記為總統候選人,曾宣布參選的郭台銘也退出了大選。整個大選局勢重回原來的軌道。

三頭並立局面成型後,侯友宜在公開活動中強調若當選,會先解決迫在眉睫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議題,並在對等、尊嚴與友善下立刻重啟兩岸對話交流。而賴清德則力推「民主大聯盟」理念。情景一如過去數年藍綠大選相爭,一個打兩岸牌,一個打民主牌。相比之下,柯文哲內外受壓,外有國民黨祭出黨紀,不准區域立委候選人邀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站台,在藍營造勢場封殺柯文哲,令其競選行程大減。內又要面對黨內退黨潮,民眾黨彰化縣議會黨團繼該黨縣議員陳重嘉日前提出退黨申請後,使該黨團成立滿月即面臨解散,隨後該黨縣議員陳銌銌也發退黨聲明。

台灣大選不僅是島內議題,更是美中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儘管美中元首峰會後兩國關係止跌回穩,迎來短暫蜜月期,但兩國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仍在,脆弱的穩定期能持續多久,仍是問號。台灣問題作為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誰能當選台灣地區的領導人,這一問題勢必備受關注。若民進黨繼續執政,不時對北京作出挑釁舉動,可牽制中國,最切合美國利益。但若賴清德當選,兩岸關係將難有轉機,台海衝突可能性大增。國台辦之前指「賴蕭配」是個雙獨組合,獨上加獨。若國民黨上台,兩岸關係有望迅速回暖,但美國在打「台灣牌」時就未必得心應手。

值得注意的是,選情似乎正在悄悄變化,與早前賴清德民調遠勝其他人的局面不同,總統大選登記之後,《中時新聞網》民調率先揭露,國民黨的「侯康配」追上民進黨「賴蕭配」,僅差0.1個百分點;《鏡新聞》與《TVBS》27日接連公布民調,結果趨勢均與《中時新聞網》民調一致。接下來的選情將如何變化,對兩岸局勢衝擊如何,都有待觀察。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