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迎來「分水嶺時刻」

美國參議院以壓倒性兩黨支持通過《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 Act),首次為與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建立聯邦監管框架。這場被加密行業譽為「十年破冰」的立法突破,不僅標誌著特朗普政府對數字資產戰略的重大勝利,更揭示了美元借助區塊鏈技術向全球數字經濟滲透的圖謀。

法案要求穩定幣發行人必須以1:1比例持有短期美國國債或現金等流動資產,並每月公開儲備構成,終結了長期缺乏聯邦監管的混亂局面。這為Tether(USDT)、Circle(USDC)等巨頭劃定了明確的合規路徑。創新性地允許州和聯邦機構共同監管,既賦予金融科技企業靈活准入空間,又通過財政部集中協調避免權力碎片化。

儘管法案加入了禁止民選官員發行穩定幣的修正案,但未明確限制其家族投資。民主黨人尖銳指出,與特朗普相關的穩定幣市值已達20億美元,缺乏防火牆可能助長權力尋租。

從競選期間高調擁抱加密貨幣,到上任後組建數字資產顧問委員會,特朗普將加密社群轉化為核心票倉。白宮宣稱「不存在利益衝突」的辯解,難掩其將行業支持轉化為政治遺產的意圖。

加密行業在2024年投入美國史上最高額的政治行動委員會資金,推動「友好議員」進入國會。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斯科特所稱的「兩黨合作典範」,實則是資本撬動立法機器的證據。沃倫等議員警告法案對消費者保護和系統性風險防禦不足,一旦發行商倒閉,投資者恐血本無歸。但部分民主黨人選擇倒戈,凸顯行業遊說已穿透傳統黨派壁壘。

法案強制要求穩定幣儲備投資於短期美債,渣打銀行預測,到2028年該行業將吸納1.6萬億美元國債,佔當前短期債券發行量的76%。美國巧妙地將加密生態轉化為財政赤字的減壓閥。境外穩定幣若進入美國,必須遵守同等儲備與反洗錢標準。香港雖率先通過《穩定幣條例》,但需接受「美元/美債錨定」核心規則。

沃爾瑪、亞馬遜等巨頭已探索發行自有穩定幣,想以更低成本顛覆Visa、萬事達的支付壟斷。若企業穩定幣普及,美元將從國家貨幣升級為企業貨幣,通過跨境電商、薪資支付等場景實現無國界流通。

當今世界,歐盟以MiCA法規將穩定幣分類監管,香港以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對沖美元滲透,新加坡開放G10貨幣穩定幣發行但嚴控資質——合規高地爭奪戰已然白熱化。巴西雷亞爾穩定幣(BBRL)、印尼盾錨定代幣等本土項目湧現,試圖規避美元依賴。國際清算銀行聯合多國央行推進Agora計劃,試圖建立與美元體系平行的結算網路。

摩根大通推出機構專屬存款代幣JPMD,雖否認是穩定幣,卻以「許可鏈+計息」特性,蠶食企業一級市場。傳統金融正通過這些「類穩定幣」產品,迂迴爭奪規則制定權。

《天才法案》在眾議院面臨關鍵一役,但無論結局如何,美國已向全世界宣告:數字貨幣的規則不再由技術無政府主義者書寫,而將成為大國金融戰略的延伸。當阿根廷工人用美元穩定幣對沖通脹,當香港金管局審批螞蟻集團的穩定幣牌照,當歐盟企業被迫調整儲備結構以符合美國標準——世界正被捲入一場沒有硝煙的「數字美元化」戰爭。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