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內亂遇上中東陣營重組(上)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自1月22日開始,以色列就出現大型示威。當時,也是巴以衝突升溫的階段。而2023年1月,是內塔尼亞胡重新出任總理的階段。

當中,以色列究竟出了甚或蹊蹺?而以色列的內部動盪,又跟整個世界有何關係?以下一談。

以色列1月下旬出現示威,是因為內塔尼亞胡政府進行「奪權式」的司法改革,激起民憤。

究竟內塔尼亞胡政府要改些甚麼呢?司法改革的內容有以下幾個重點:其一,限制最高法院審查以色列基本法的權力;第二,國會有權以簡單多數通過,便可推翻最高法院的裁決,即是收回司法系統監管國會的權力;第三,對應上述一項議會擴權的做法,是限制最高法院推翻立法或行政部門決定的能力;第四,加大政府控制法官任命的程式。總體上,是盡量令國會減少、甚至失去約制。

就是一個這樣的司法改革,令以色列1月下旬就出現示威抗議。踏入二月份,出來反對的不只是普通市民,開始包括前官員和社會上的關鍵人士。

2月初,前檢察總長公開表示:這不是改革,是革命。同樣是2月初,反對者包括以色列法律、財經專家,甚至包括軍事參謀總長和情報機構等官員。而2月上旬,18位前最高法院法官和院長發公開聲明,強烈反對司法改革。

以色列國家安全委員會12位前主任也致函國會議長,聲稱改革導致國家陷入嚴重危機。

此外,6位以色列及一位美籍諾貝爾獎得主致函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Isaac Herzog),公開警示司法改革會損害以色列的全球學術和科學地位。而許多以色列商業團體和高科技企業也反對司法改革,甚至發起罷工抗議。

美國摩根大通警告,動盪令以色列投資風險增加。

同樣是2月份,美國拜登政府和法國馬克龍也開口表示對改革,以及引致的社會動盪表示關注。

罕有地,3月16日內塔尼亞胡訪德時,德國總理朔爾茨在一起舉行聯合記者會時,當面批評以色列政府的做法。

德國在二戰有屠殺猶太人的黑歷史,很少對以色列指指點點,此次是罕有例外。

而在德國開聲之前,3月11日晚,以色列全國合共有大約50萬人上街抗議。當中特拉維夫就有25萬人。新聞照片的場面很壯觀。

不再數說下去了。總之,以色列陷入前所未有的社會動盪。以下談兩點觀察。

第一,美國是以色列的傳統盟友,但是此次沒有完全同步。剛才提過3月11日以色到有超大型示威,第二天,3月12日,內塔尼亞胡一名親信指責,大示威的力量及資金來自美國。在美國,確是有猶太人示威反對內塔尼亞胡的司法改革。

關於這一點可稍作解釋。對美國政治進行遊說工作的以色列資金,包含支持和反對內塔尼亞胡的力量。當中涉及支持和反對錫安主義的兩股勢力。以下進入第二點,會簡單介紹當中的曲折。

第二,談內塔尼亞胡陣營和錫安主義。以色列立國之初因為原則爭議的分歧太大,所以未能達成一部憲法。整個國家一直靠基本法律(Basic Law)去運作。

1990年代,司法系統曾擴權,最高法院的權力,大到可以推翻國會一些不合理的立法。

而以色列政治體制行一院制,國會是政府的最高機關,當前的國會有120個議席。

法律規定,獲得國會半數以上議席的政黨可以單獨組閣。以色列長期中小黨派林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單一政黨組閣的情況。

內塔尼亞胡在野十多個月後,在去年年底可以在40多個政黨和黨派聯盟的角逐下捲土重來,靠的是自己利庫德集團,以及幾個近年在以色列人氣急升的極右翼政黨,包括宗教錫安主義政黨。

聯合組成的內塔尼亞胡陣營,在去年底的選舉以微弱多數勝出。

所以當前的內塔尼亞胡政府班子,有不少是極右翼和錫安主義的人。

錫安主義的歷史長而複雜,此次只是從簡介紹,旨在給大家一個概念。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