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而陷入僵局之際,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後又致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介紹習特通話的內容。高市拒絕透露是否談及台灣問題。外界預計接下來高市如果在涉台發言上會趨向謹慎低調,中日緊張局勢或能略微降溫。
特朗普與習近平會談是繼10月30日韓國釜山會晤後,兩人不足一個月再度對話。白宮稱通話歷時1小時。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計劃主任孫韻表示,這通電話顯示北京正敦促美方「管束日本」。《華爾街日報》指通話是中方主動提出,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5日否認:「據我了解,此次通話是美方發起的,通話的氛圍是積極的、友好的、建設性的。」
習特通話的第二日上午,特朗普就同高市早苗通了電話。日本共同社報道,此次美日首腦通話由美方提議,持續了約20分鐘,就加強日美同盟、印太地區局勢、烏克蘭和平進程等話題交換了意見。高市說:「特朗普總統簡要介紹了近期美中關係的情況。」被問到有否談及「台灣有事」言論風波,高市稱「詳細情況不便透露」。
對此毛寧表示,「美日領導通話是美日之間的事情,我不做評論。至於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
北京清華大學學者孫成昊告訴本報,特朗普先後同中日領導人通話,說明美方願意在其中發揮作用。「畢竟美日有安保條約,日本的軍事安全需要依賴美國,」如果特朗普在台灣問題上向日方要求堅持「一中政策」,不要在涉及軍事問題上過多發言,相信將對日本有牽制作用。有台灣學者認為,習特通話向日本釋出訊息,中日爭端「美國是不會幫你出頭的」,要求日本涉台議題言論符合北京立場。
中通社引述日本問題學者陳洋預料高市不會立即變軟,但會從「高調的強硬」轉向「審慎執行的強硬」,中日緊張局勢或略微降溫,表現在公開外交和媒體表態中。
《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發文分析,特朗普很可能向高市早苗傳遞了這樣的意思:他不希望台海近期出大事,美國當前致力於與中國達成全面貿易協議,而且他希望明年4月訪華成行,不願意節外生枝,干擾他的計劃,也不希望日本做出激化台海局勢的行動。
關於美中關係的穩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25日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也評論說,美中關係穩定不僅對美國有利,對世界也有利。「如果一年舉行四次會晤,我認為這將極大地穩定兩國關係——而穩定對美國人民有利,對世界經濟也有利。」貝森特指的是特朗普明年四月應邀訪問中國,以及習近平明年晚些時候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另外,他還提到,特朗普可能於11月前往深圳參加在那\xf9媮|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談,而習近平也會再來美國參加在邁阿密舉行的G20峰會。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