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三藩市新聞網站Mission Local報道,在美生活13年的華裔女子Lily,原以為終於在南灣建立起安穩生活,今年7月卻遭遇突如其來的打擊:她的未婚夫 Charles在三藩市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報到時被拘留,家庭頓時陷入崩潰。為了維持一家六口的生活,她正嘗試申請在ICE拘留中心內與他結婚——一個極不尋常且程序複雜的做法。
Lily年近40,來自福建福清,2012年以旅遊簽證赴美。在中國,她因一胎政策及家族重男輕女文化承受巨大壓力,兩名女兒出生後不被前夫家人接納。她後來以「一胎政策迫害」申請庇護成功,2017年將兩名女兒接來美國。其後,她離婚、取得公民身份,與同樣來自福清的Charles組建新家庭,育有兩名年幼兒子。
Charles於2013年入境,但多年來身份問題未解決。2017年他在夏威夷被下達遞解令,2019年上訴遭駁回,曾配戴腳鐐監察。多年來家庭為避免他被羈押,已支付約3萬5千元保釋金。
近年Charles的建築工作收入穩定,讓Lily得以在家照顧孩子並經營家庭託兒所。一家人的生活漸上軌道,兩名女兒亦相繼考入大學。
然而,今年7月1日一次例行ICE報到,徹底改變了這家庭。當日Charles由Lily的次女陪同前往三藩市ICE辦公室,未料即遭拘留。女兒致電給Lily哭訴,「我應該怎樣回家?」Lily只好求助朋友接送。
四個多月來,家庭收入驟減,法律費用不斷增加,Lily需獨力照顧四名子女,更要應付最小兒子語言治療的費用。她曾坦言,多次萌生輕生念頭,現已因壓力引發蕁麻疹,需每日服用四倍劑量控制症狀。
報道指出,雖然疫情後大量中國新移民經邊境步行入境成為全國話題,但對於更龐大的「無證華人」群體,外界知之甚少。ICE未公開被拘留的中國公民總數,今年移民拘留系統已有至少4名中國公民死亡,其中3人死於ICE設施;今年ICE合共通報25宗在押死亡個案。
多名受訪華人稱擔心公開身份會遭美國當局報復;一旦被遣返回國,亦恐面臨中國政府懲處。因此,即使在美多年、持續接受ICE監管者,也鮮少敢向媒體講述自身遭遇。
Lily是少數願意公開故事的人。她說:「我只是希望大家看到,這件事對多少人造成傷害。」
Charles被關押於亞利桑那州拘留中心。Lily需隱瞞此事以維持託兒所運作,也不敢向中國親友透露,只怕增加心理壓力或造成誤解。
她的小兒子剛開始學講話,但對英文毫無反應,使學校適應困難。沒有了Charles的收入,家中開支捉襟見肘,Lily已向兩名大女兒坦言,若Charles被遞解,兩人可能要暫停大學學業以維持生活開支。
今年9月,Lily終於辦妥離婚。她相信若能正式與Charles結婚,也許能藉婚姻申請身份,以改變他被遣返的命運。然而,在ICE拘留中心內辦理婚禮程序繁複且不保證成功。
根據ICE的官方政策,結婚申請需「逐案審批」,雖然指引稱「一般會批准」,但流程繁瑣,包括:聘請當地牧師或司儀到監獄主持;辦理文件、公證、身份核實;取得拘留中心允許時間並接受安全檢查;申請過程可能被ICE以各種理由延後或拒絕。
Lily曾上網查詢,甚至向國會議員求助,但無實質進展。她坦言:「我是在跟政府對抗,我怎樣可能贏?」
8月底,Lily帶其中三名孩子到亞利桑那探望Charles。離開時,4歲小兒子拉住父親問:「爸爸為甚麼不跟我們一起走?」她只能答:「爸爸要去別的地方賺錢。」
Lily說,這四個月讓她重新認識美國體制,也打碎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多年信念。「現在,ICE擁有太大的權力,我的命運已不在自己手裡。」她仍希望,拘留中心的一場婚禮,能為這個家庭帶來一線生機。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