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官員赴中國解釋「已是失敗」

因高市早苗引爆的外交風波,日本一邊派出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金井正彰急赴中國說明立場,一邊又強硬重申立場不變、無意撤回相關言論。對此,前大阪府知事、律師橋下徹坦言,從日本主動前往中國解釋的那瞬間起,就已經完全輸了。

金井正彰日前在北京與中國外交部亞洲司長劉勁松磋商。會議結束後,兩人走出大門的互動及姿態引發關注。劉雙手插袋對金井講話。金井則凝重地偏頭在聽翻譯說話。有日本網友說:「看起來就像是日本人正在被中國人罵一樣」。對中日官員「強烈反差」的一幕,日本官房長官木原稔昨日在記者會上說,「已經就媒體安排沒有與日方適當協調一事,向中國方面提出適當交涉」,對於中方的報道,「作為政府,不會逐一發表評論」。

而橋下徹通過社群平台X發文指出,「主動前往中國解釋」的行為,在國籍社會的眼中,可能會被解讀為迫於中國壓力、斥責,不得不赴中國說明。橋下徹不諱言表示,這種形象對日本而言是不利的。談到日中關係緊繃的局勢,橋下徹指出,日本、中國之間確實存在實力差距,無論是國會議員、評論員還是學者,忽視「兩國存在實力差距」的現實,只在國內喊話逞強,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橋下徹強調,以日本目前的國力與外交籌碼,還不足以與中國在第三方國家進行談判,展開所謂的「強硬應對」。

另一方面,日本「集英社」報道分析指,高市早苗之所以表現強硬,是認為與中國的摩擦不會動搖她的高支持率。據「朝日新聞」15、16日進行的全國電話民調,高市早苗內閣的支持率為69%,突破「慶祝行情」持續高漲。分析認為,這場衝突恐演變成長期戰。

對此,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認為,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日磋商沒有發揮實質作用,相信中日僵局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日方更明確地展現出妥協姿態。日本創價大學教授林大偉也認為,儘管日本方面希望為當前局勢降溫,「但根據中日關係的周期性特點,本輪緊張局勢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緩和下來。」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