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索償遲遲未獲代理跟進 求助上線獲覆「冇賺過你佣金」 Agent實情無義務跟進?

近日網傳有市民購買了某保險公司的意外保險後,在申請理賠時卻遲遲未獲保險代理確切回應,於是聯絡了該代理的「上線」,除了發現代理未有遞交收據予保險公司外,亦換來「我冇賺過你一蚊佣金」、「你哋自己處理啦好嗎」等回應;其後,事主再次向原本的保險代理追問「幾時可以入到張票」時,更獲回覆「擘大你個X眼」等粗俗說話。

有市民在網上發佈帖文講述自身保險理賠經歷。
有市民在網上發佈帖文講述自身保險理賠經歷。

 

該市民曝出保險代理的「上線」呼籲網友勿找此人買保險。
該市民曝出保險代理的「上線」呼籲網友勿找此人買保險。

 

保險代理的「上線」最開始有幫忙遞交文件。
保險代理的「上線」最開始有幫忙遞交文件。

 

保險代理的「上線」在幾個月後希望事主找回原本的保險代理。
保險代理的「上線」在幾個月後希望事主找回原本的保險代理。

 

事主曬出對他愛答不理的原本保險代理的社交賬號頁面。
事主曬出對他愛答不理的原本保險代理的社交賬號頁面。

 

事主再次向原本的保險代理追問「幾時可以入到張票」時,更獲回覆「擘大你個X眼」等粗俗說話。
事主再次向原本的保險代理追問「幾時可以入到張票」時,更獲回覆「擘大你個X眼」等粗俗說話。

 

有一位自稱是涉事代理「上線」的網民反駁。
有一位自稱是涉事代理「上線」的網民反駁。

 

該名事主其後多次致電保險公司客戶服務部投訴,並要求兩名相關代理的上司作出回覆,雖然客戶服務部承諾回電,但一直也未有收到。究竟市民購買了保險卻不獲代理處理時該如何是好?《星島頭條》找來資深保險業人士作查詢,並指事主可主動找保險公司索償及跟進,不一定經由代理處理。

自稱「上線」留言反駁事主

有關事件成為了網上熱話,有網民直言「點解可以咁冇禮貌,大開眼界」、「你畀出去啲佣金畀sell單代理收晒,如果佢收晒錢就唔serve你,係好難搵另一個代理做一世義工,呢個都係而家保險制度一大死症嚟」;但亦有網民認為「下線唔做野,拖住個客,上線要補鑊,合情合理」。

此外,有一位自稱是涉事代理「上線」的網民反駁,「你的保單不是找我買,是找我以前下線買的,但你每一次找我,我都是第一時間回覆你,我從來沒有對你態度不好」,更指事主「購買意外和醫療保單之後,不夠兩三個月就不停地辦理理賠手續,每一次都要入四至六張單」。該網民又稱,雖然客人有權利去投訴,但是在這件事上「我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我只是跟你交代把保單交回當事人去處理」。

保險代理在法理上無義務跟進?

 

對於購買保單後遇上不稱職的保險代理,或不幸成為俗稱「孤兒單」的受保人,應該怎麼處理?資深保險代理分析指出,保險代理是保險公司代理人,法理上在客戶與保險公司簽訂保單後,並無強制跟進後續服務的義務,一般提供後續服務多是出於轉介、留存客戶的需要,因此一些新代理接手「孤兒單」後,沒有強烈的無償跟進動力,通常只有潛在新單佣金時才會主動積極跟進,因此在購買保單前選擇有品牌及重服務的保險代理很重要。

保監多聚焦銷售 部份投訴難界定

他提到,現行的保監機制亦只是聚焦銷售過程中的誤導客戶、回佣等問題,不涉及後續服務。不過,在公司層面而言,也會按公平適當原則處理有關投訴,通常涉及扣分制、甚至影響代理人獎金等,但不會輕易解僱。

雖然投保人可以因保險代理態度欠佳而向涉事公司作出投訴,惟相關投訴有時難以作出界定,例如代理如果從未作出回應或任何承諾,這類投訴難有實際效益;相反,若代理人承諾了具體事項(如協交文件)卻未有兌現,這類投訴將更容易獲得跟進,公司會按內部守則處理。

投保人可通過客戶熱線等直接索償

此外,他教路投保人一旦遇上欠佳的保險代理,其實可通過保險公司客戶服務熱線、手機App或親臨線下客戶服務中心直接索償,可以完全毋須經由保險代理處理,而香港大部份保險公司均支持這些索償方式。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