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的摩大橋撞毀調查: 貨輪兩度斷電失控釀6死

本報訊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週二(18日)公布調查結果指出,去年撞毀巴爾的摩「法蘭西斯‧史考特‧基大橋」(Francis Scott Key Bridge)的巨型貨輪「達利號」(Dali),在事故前曾兩度全船停電(blackout),分別由一條鬆動電線及燃油泵故障引發,導致船舶失去操控,最終撞擊橋墩,造成橋梁坍塌、六名道路施工工人罹難。

2024年貨輪「達利號」在巴爾的摩撞上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橋後,卡在大橋的部分結構下方。美聯社

《美聯社》報道,NTSB表示,第一次斷電後,船員成功恢復供電;但不久後又發生第二次斷電,原因是供給發電機的燃油沖洗泵(fuel flushing pump)未自動重啟,而該泵不像主要燃油泵具備自動啟動功能,必須由船員在漆黑環境中離開機艙、下行兩層甲板,手動重新啟動。

調查員吉安內洛尼(Todd Gianelloni)指出,船員雖會定期檢查全船電線系統,但並無指引教導如何逐條檢查線路連接;而在一艘擁有上千條電線的巨大貨輪上逐一檢查「既不切實際,也極為耗時」。NTSB認為,若使用紅外線熱像檢測技術,可能在事前就能發現那條關鍵鬆動電線。該技術在海運業已相當普遍。

NTSB主席霍曼迪(Jennifer Homendy)強調,船隻本身燃料並無問題,駁斥事故早期外界猜測。

另一名調查員昆恩(Bridget Quinn)指出,現代貨櫃船體型愈來愈大,對橋梁風險也逐年升高;然而巴爾的摩大橋未依需求強化防撞設計,即使港口相關單位早在二十年前就討論過加固橋墩的必要性。

多名委員對相關企業在調查中的態度表達不滿。霍曼迪質疑,貨輪營運商 Synergy 至今仍未更新政策,禁止船員像達利號一樣使用無自動啟動功能的備用維修泵為發電機供油,而Synergy與多家造船與營運公司在調查期間已全面取得NTSB的資料。

她直言:「都20個月了。你們作為調查合作方,就應該採取行動。」

霍曼迪也批評造船廠現代重工拒絕考慮調整這類船舶的引擎配置,僅主張加強船員訓練,但NTSB已認定,現行應急程序在此類緊急狀況中根本無效。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