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7日,第80屆聯合國大會舉行聯合國上訴法庭和爭議法庭法官選舉。經聯合國司法理事會推薦,來自中國的女法官張玲玲以第一高票當選上訴法庭法官,任期七年,將於2026年7月1日開始。
今年44歲的張玲玲是此次上訴法庭法官選舉中唯一來自亞太地區的候選人。她在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擔任高級法官15年,參與審理數千起各類案件,執筆起草多部司法解釋,發表過60多篇法學論文和專著。
聯合國上訴法庭於2009年設立,是聯合國司法系統的重要機構。該法庭共有7名法官,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辦公,作為司法系統內的第二級上訴複審法庭,負責審理對聯合國爭議法庭等機構所作判決提出的上訴。
張玲玲的當選,延續了中國在國際司法機構中擁有代表的傳統。從歷史上看,中國與國際司法機構的關係經歷了長足發展。自常設國際法院時期以來,中國就有法官在國際司法機構任職。曾任中國外交部長和司法部長等職的王寵惠於1921年當選;曾任外交部顧問的鄭天錫1939年當選。國際法院自1946年成立以來,來自中國的歷任法官有徐謨、顧維鈞、倪征喏和史久鏞等人。
除了司法機構,近年來中國在涉外商務、海事審判領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就。2023年12月28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一批涉外民商事案件適用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典型案例,涵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航空旅客運輸合同、共同海損等多個領域。這些案例分別適用了《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等多個國際條約以及《約克-安特衛普規則》等國際慣例。
2018年,中國國際商事法庭設立;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適用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的司法解釋,都彰顯了中國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的決心。據貿仲上海分會秘書長李雲介紹,「北京、上海、香港等五大中國城市集體躋身全球十大最受歡迎仲裁地,貿仲《仲裁規則》與ICC、HKIAC等國際仲裁機構規則獲評全球前五」。
在國際爭端處理上,中國的表現也日益成熟。WTO爭端解決機制中,不僅有三名專家進入WTO專家組成員的指示性名單,更有張月姣曾擔任上訴機構成員,是首位躋身世貿組織最高裁決機構的中國人。
中國的法院在審理涉外案件時,一直善意履行國際條約義務,秉持開放合作理念,規範民商事判決和仲裁裁決的跨境承認與執行。張玲玲當選聯合國法官,不僅是對她個人專業能力的認可,更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法治建設和全球治理貢獻的充分肯定。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國際司法機構中的代表性與其國際地位相符。隨著深度參與全球治理,在國際法治領域,有望出現更多像張玲玲這樣的中國面孔。
張玲玲此次當選,是中國深入參與國際司法事務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隨著像張玲玲這樣的法律人才越來越多地走上國際舞台,中國在國際法治建設中將發揮更大作用,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完善注入更多東方智慧。▍本報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