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近月持續弱勢,今早更一度低見9.3萬美元,抹去了今年的全部漲幅,其後有所回升,最新報約9.57萬美元水平。HashKey Group高級研究員Tim Sun表示,比特幣儘管一度跌至9.3萬左右,但其在全球大類資產的排名並沒有任何變化,以市值計為全球第8,表明比特幣下跌並非孤例,而是全球風險偏好快速收縮的一個縮影。
與美股共振效應越發明顯
Tim指出,在股市、債市、大宗商品全線承壓的背景下,加密資產跟隨全球流動性定價邏輯,而並不是自身基本面的變化。他指出,加密市場10月11日史無前例的大清算對市場的衝擊遠遠沒有結束,疊加美國政府歷史最長期限的政府關門、流動性的收緊和聯儲局減息預期的鷹派轉向,幾種風險的共振加劇了市場波動,同時讓市場情緒進一步受打壓,資金開始從ETF流出,部分長期持有者開始獲利了結。
回顧歷史,比特幣的上漲總是伴隨著全球流動性的寬裕;早期的獨立行情主因還是在於整體規模上,包括關注度上並沒有進入主流視野。但隨著特朗普的上台及華爾街資本的深度參與,比特幣與美股的共振效應越發明顯,越來越受制於主流資金的風險偏好。
儲局減息基準情形沒變化
Tim分析指,在宏觀市場利空頻發的背景下,比特幣也很難走出獨立行情,同時由於其波動性本就較高,因此一路回調至抹去全部漲幅並不奇怪。從更長遠的周期視角去看,比特幣的長期邏輯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全球財政失控、經濟增速疲軟、穩定幣進入主流、資產上鏈依舊在持續推進,比特幣作為加密資產的風向標,其長期敘事仍舊在不斷加強。
同時,Tim從宏觀角度分析指,當前的不確定性極其特殊,美國數據真空及聯儲局內部分歧,都讓市場的資金傾向於選擇短期撤退。不過,只要不出現極端的地緣事件,美國經濟基本面沒有系統性崩壞。在經濟放緩、勞動力走弱的條件下,聯儲局減息、甚至流動性持續向好的基準情形沒有任何變化,只不過具體的時點上存在不確定性。
Tim又指,比特幣的ATH(All-Time High)約為12.6萬美元,比特幣歷史上也曾有跌幅超過70%以上的深度回撤,但一個貫穿整個比特幣生命週期的規律是:每一次讓人以為「這次完了」的恐慌,最終都被下一輪更高的周期所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