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勵行 音樂與生活美好交織
今天,東九龍文化中心的開幕音樂劇《一束光.高錕的記憶》終於首演了,望著燈光亮起的舞台,我百感交集。這不僅是一個為新地標揭幕的演出,更是我們團隊在這三年間,為一位慢走的科學巨人,精心鋪陳的一場快閃回憶。
三年前接下這個任務,壓力巨大。如何把「光纖之父」高錕教授傳奇又帶點悲憫的一生,特別是他晚年患腦退化症的經歷,轉化成觸動人心的舞台語言?這本身就是一道難題。我和編劇李敏老師不想做成一部沉悶的科學紀錄片,也不想濫情地消費他的疾病。我們想捕捉的,是那一束「光」的雙重意義:既是改變世界的光纖,也是在他記憶迷霧中,偶爾閃現的、關於愛與執著的光芒。
這段時間我們團隊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光纖的接點。開了無數次會,讀了無數本文獻,訪問了許多熟悉高教授的朋友。劇本改了一稿又一稿,音樂旋律也是修了又修。高錕教授為世界帶來了聯通全球的光,自己卻被困在記憶的孤島上。我們這齣戲,能否準確傳遞這種生命的對比與尊嚴?
過程中無數次覺得走不下去。預算的問題、創意的分歧、排練的瓶頸,還有環境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我們這群慢工出細活的人,去演繹一個「快」到改變了資訊傳遞速度的科學家,是不是一種緣份?
直到昨晚彩排,看到演員在台上唱出最後一幕,那道象徵著記憶與科技的光束在嶄新的東九龍文化中心劇場中亮起,我忽然釋懷了。這三年的一切艱辛,在那一刻都有了答案。
我們做的,不只是開幕一個場館。我們是用一個關於記憶和愛情的故事,為這個旨在創造未來文化記憶的新中心,賦予了一個最溫暖,也最深刻的靈魂。戲會落畫,但希望這束關於高錕的光,能照進觀眾心\xf9堙A停留得久一點,再久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