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移民執法趨嚴以及政府撥款縮緊,關於無證移民申領福利的議論再次甚囂塵上。美國移民協會近日據此做出分析,指出絕大多數無證移民並不符合領取任何聯邦政府福利的資格,但同時卻通過稅收補充著美國的財政和福利系統。
這份分析指出,根據聯邦法律,無證移民無法申領包括醫療補助(Medicaid)、醫療照顧(Medicare)與兒童醫療保險計畫(CHIP)在內的任何聯邦資助醫療保險,也不能透過平價醫療法案(ACA)市場購買保險。
不過,醫院仍須依照1986年「急診醫療處理與分娩法」(EMTALA)向所有人提供急診醫療,不得因移民身分而拒收。低收入、因移民身分不符合健保資格者,可透過「緊急醫療補助」(Emergency Medicaid)讓聯邦政府向醫院支付急救費用,但這筆補助僅限於穩定病患、避免嚴重傷害或死亡的必要處置,受益者為醫療機構而非個人。但隨著特朗普政府的”大而美”法案在明年10月1日生效,州政府未來將獲得更少的聯邦資金用於這些緊急服務。
「大而美」法案同時大幅收緊合法移民的白卡資格,自2026年10月起,僅綠卡持有人、特定古巴—海地入境者及自由聯盟協定(COFA)國家公民可申請白卡。過去有資格的許多移民族群,包括難民、獲得庇護者、人道假釋者,以及部分家暴與人口販運倖存者,將被排除在外。
無證移民同樣無資格申領糧食券。但因糧食券以「家庭符合資格成員」為計算單位,若家庭中父母為無證移民,只要有美國公民子女,仍可替子女申請,但補助僅限於符合資格的子女,不涵蓋整個家庭。
對於其他移民而言,獲得綠卡後通常需等待五年才可申請糧食券。大而美法案通過後,僅綠卡持有人、古巴—海地入境者和COFA公民可申請糧食券,原本有資格的如難民、庇護者、人道假釋者與人口販運倖存者也將被排除。
此外,許多混合身分家庭即使符合資格,也因政府重啟「公共負擔」政策而不敢申領。川普政府首次推動該政策時,已有大量家庭退領應得福利。這份分析警告,情況恐再度重演。
分析也指出,無證移民繳付數十億社安金稅收卻難以受益。社會安全金(Social Security)同樣僅限美國公民及具合法身分的特定移民領取。雖然無證移民在2023年為社安基金貢獻了262億美元,並在聯邦、州與地方稅項合計繳納近898億美元,但大多數人終身無緣領取任何社會安全金。社安局亦曾公開承認,無證勞工的存在「平均而言對社保財務狀況具有正面效應」。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