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2025年 11月2日
余非:環繞中美領導人會面、東盟會議及APEC等大事的一些看法
本集節目談近日幾件熱門的國際時事,就是中美領導人會面——習特會,以及相關新聞。十月底,先有10月26日在馬來西亞召開的東盟會議,之後是在南韓召開的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外旁的首站是馬來西亞,參加在當地舉行的「美國+東盟會議」,之後訪問日本及韓國;在韓國趁習近平主席參加APEC峰會之際,於釜山進行了一個1小時40分鐘的習特會。這是特朗普第二次總統任內與習近平第一次會面。之後,特朗普於10月30日返回美國。而習近平主席的外交活動於10月30日只是個開始。習近平在當天至11月1日也在韓國,出席APEC會議及發言,並在韓國進行國事訪問。李在明是首次與習近平會面。而習近平主席是11年來首次訪問韓國。
上述一連串國際時事當中,中美領導人會面一定是重中之重。而節目播出時已有無數的評論點出中國贏了;而中庸一點的就說各取所需。基本上同意中國贏了這種講法,我的定義是中國用稀土換來發展上的時間和空間。而特朗普也得到他想要的——就是稀土和大豆,對投他票的美國大豆農民有交代。我認為在中國贏得關稅戰休戰一年之同時,雙方其實是各取所需。本集節目在上述一連串的國際時事已有廣泛評論之下,仍談補充一些主流視線之外的細節。節目時間有限,只談當中的兩件事。第一件事關乎馬來西亞的安華;只一件事談究竟特朗普有沒有出席APEC峰會?
以下談第一件事,就是特朗普的馬來西亞之行。特朗普閃訪亞洲三國的第一站是出席東盟會議,並於開幕儀式上發言,算是這次東盟峰會的重要嘉賓。我認為東盟會議和APEC峰會相比,兩個會議對特朗普有不同功能。特朗普算是「到過」APEC,目的是借習近平赴韓國出席APEC製造一次跟他面晤的機會。對特朗普而言,參加東盟會議才是重點。他在出席東盟會議期間做了一件對東南亞而言算是重要的事,就是「又一次」促成泰柬停火。泰柬雙方長期存在邊境糾紛,斷斷續續地時有衝突,而今年這一波衝突時間拖得比較長,總是不斷氣。以下簡介這波衝突的發展。2月份是2025年這波衝突的起點,當時泰國警方阻止柬埔寨遊客在高棉寺廟(Prasat Ta Moan Thon)唱柬埔寨國歌引發爭執。5月份,有柬埔寨士兵在邊境衝突中喪生,令氣氛轉趨緊張。而為了平息衝突,發生了他信的女兒、時任泰國總理佩通坦跟洪森叔叔通電話這件事,這通電話直接導致佩通坦下台。有興趣知詳情的朋友可以重溫我的直播節目,在此便不贅言了。之後,雙方的戰鬥於7月份愈演愈烈,泰方甚至出動戰機轟炸柬埔寨境內,造成雙方累計有數十人喪生,以萬計的人流離失所。特朗普在7月當時曾致電兩國領導人,稱如果戰事持續,他不會與他們達成貿易協定。美國是兩國最大的出口市場。而 7月泰柬雙方確曾暫時停火,然而究竟是不是因特朗普而止戰呢?當時有不同說法。有說背後是中國對泰柬雙方進行了溝通,也跟兩國及東盟簽了貿易協議。意思是何必相鬥呢?合力搞好經濟不是更實際嗎?於是雙方不打了,而特朗普只是出來要功的一位。可是,至8月份,因為有泰國士兵在緩衝區巡邏時被地雷炸傷,局勢於是再度升級。總之就是斷斷續續打至十月份。以下且看特朗普為十月停火做過些甚麼。
泰柬雙方在馬來西亞吉隆玻舉行東盟峰會期間10月26日(星期日)簽了停火協議。特朗普在台面上是停火的促成者。10月26日除簽署停火協議之外,特朗普還與柬埔寨、泰國和馬來西亞三國分別簽了貿易協定。當中更與泰國和馬來西亞簽署了關鍵的礦產協議。至於此次的泰柬和平協議跟之前的有所不同?是增加了很多具體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雙方同意成立東盟觀察員小組(AOT),監督雙方是否有軍事降級。第二,雙方停止打「資訊戰」。曼谷和金邊承諾不再通過官方或非官方管道傳播虛假或煽動性言論。包括泰國方面不再讓民間打手在邊境向附近村莊播放高分貝的「鬼魂」聲音、兒童哭鬧聲、狗叫聲和直升機轟鳴聲——且看這些描述,雙方打的已是泥漿戰。第三,日後如再有爭執,交有關機制用行政方式解決。第四,雙方不是有邊境士兵觸雷受傷或死亡,也是多次衝突發生的誘因;而十月的停火協議遂包括兩國承諾協調並實施邊境地區的人道主義掃雷行動。
簡單數一次內容梗概,旨在點出特朗普已跟諾貝爾和平獎無緣,但他仍然以止戰的形象去作秀。有些秀做得虛一點,有些秀做得實在一點。因而讓大家知道此次停火協議跟之前有何分別,從而判斷當中的虛實。
馬來西亞之行還有一點值得一談,就是在機場隨節奏起舞一事。特朗普在日本與高市早苗的互動太誇張了,成為笑柄。相比之下,馬來西亞的互動便恰到好處。特朗普飛抵馬來西亞時,總理安華出迎。走紅地毯時,有穿民族服式的舞者跳舞。特朗普一時興起,跟當地表演者一起手舞足蹈、和應着跳了幾步。旁邊的安華彷彿也因特朗普而輕鬆起來,也微微的在身體語言上有所和應。特朗普也同時揮舞美國國旗和馬來西亞國旗——那些歡迎儀式上的小旗。現場氣氛很親切。
馬來西亞總理安華在東盟峰會開幕詞內特別表揚特朗普主導的泰柬停火協議,並呼籲推動區內和平合作。而特朗普此次與馬來西亞簽署的礦產協議,固然投產日期遙未可知,卻就是涉及稀土和關鍵礦物。當前的馬來西亞總理安華是個傳奇人物。很久以前,未被政治對手以雞奸罪弄到焦頭爛額,甚至最終要坐監之前,年輕的安華被認為是親西方的反對派。可是跟馬哈蒂爾鬥了幾十年,牢也坐過,甚麼打擊也經歷過之後,2022年75歲的安華終於坐正做總理,而今天的他,某些方向竟跟死敵馬哈蒂爾有點相近——例如選擇親華。我對現在步入晚年的安華留下良好印象,因為他在加沙戰爭上同情加沙,譴責以色列。以色列和美國互為表裏,今時今日的安華反以色列、親華;不過,由此次特朗普出訪反映,安華同時可以與特朗普共舞!這種多層次和多面性,就是真正的國際時事。
特朗普的公關手腕不俗,在韓國出席APEC峰會時,他再次點名稱讚安華與馬來西亞,讚他們幫手促成泰柬停火協議。特朗普此舉令安華的名字在國際舞台亮相。安華的政治生涯十分曲折,特朗普對他加持,安華不會不受落。日後彼此便多幾分交情。
以下談第二點觀察,就是特朗普究竟有沒有出席APEC?在習特會的評論當中,有一種說法認為特朗普退出APEC舞台是「益了習近平」(便宜了習近平)。基本上我同意上述判斷;可是,在同意之下我認為大家應該多知一點細節。上面說特朗普在APEC會議上稱讚馬來西亞總理安華;與此同時,又說特朗普不等APEC開幕便走了。究竟特朗普有,抑或沒有出席APEC呢?APEC的正式會議於10月31日和11月1日正式進行。特朗普於10月29日抵達南韓,出席了不屬於APEC領導人峰會的另一個APEC 延伸會議,就是10月29日舉行的APEC企業領袖峰會(CEO Summit),特朗普在那個午宴會議上發言,認認真真地講了45分鐘。他在發言中稱讚安華、稱讚台積,又吹噓有大量台灣公司正往美國設廠投資……。特朗普於10月30日見習近平,未等APEC於10月31日正式開會便飛回美國。所以,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將APEC的舞台讓位與中國習近平。習近平在會議期間確是與多國領導人進行會晤,風光非常,當中包括促成了加拿大新任總理訪華。所以說「益了習近平(便宜了習近平)」之說有根有據,也合理。然而,如將事件放回國際時事整體上去審視,特朗普趕着回美國,是為了開萬聖節派對那麼簡單嗎?也許是,但我另有觀察。
要知道因為中國手上的牌比較多,而且有底氣,在加關稅和貿易戰上稍佔上風,而美國的讓步只會讓給中國。在眾多國家之中,只有面對中國,美國才要用讓步來爭取他想要的。有人認為這是特朗普加關稅和貿易戰的拐點,其他國家會仿佛中國掀桌子。我認為不是那麼容易,要有實力才可能這樣做。而特朗普閃避APEC這個舞台,我認為是不想在外交盛會上吃虧。南韓在過去幾個月一直有跟美國談汽車關稅,因為現在日本汽車入口美國的關稅比韓國低,韓國25%,日本15%。而今年8月李在明與特朗普首次峰會未能達成最終協議,主要卡在協議中價值3,500億美元投資方案的細節上。如果韓國在APEC會議、佔主場之利的氣氛下跟特朗普敲定細節,大概未必是生意人特朗普的意願。再者,更重要是APEC是個講自由貿易的場合,如果多國在會議閉幕時共同發表取消貿易壁壘的聯合聲明,特朗普就會處境尷尬,如同被圍攻,不划算。所以,我認為特朗普心知在一個講自由貿易的場合不宜久留,對自己不利。這是我的判斷。
節目結束前做總結: 本集節目為一些主流判斷補充一些可能被忽略的細節。我認為特朗普的亞洲閃訪,對馬來西亞的意義和作用,被聚焦中美角力這些大題目忽略了。
留意以下這些數字,特朗普對上一次出席東盟峰會是2017年,自那時開始,東盟地區對美國的出口便不斷攀升;由2017至今,貿易已翻倍。東盟跟中國有十加一機制,關係密切。但是,作為需要以出口改善經濟的東南亞國家而言,會在經濟上買兩邊,希望和美國也可以在貿易上關係正常化。
————————————————————
時事觀察集結號:本次泰、柬糾紛背後有無蠱惑?
嘉賓:時事評論員余非
主持:星島日報美西版社長兼總編輯梁建鋒
Aug 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