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歲江蘇鹽城遊客林女士,10月2日在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黨嶺徒步時出現高原反應,經過19天的昏迷後終於蘇醒。林女士父親透露,女兒已於28日下午轉至康復醫院,還未能說話及進食,康復之路仍然漫長。
感肚餓但未能吞嚥
據內媒報道,林女士於10月2日在四川黨嶺徒步時出現高山症反應,隨後被趕來的民警、政府工作人員等輪流背下山,之後被送往四川省華西醫院深切治療部(ICU)接受治療。林女士父親表示,女兒於10月27日已有蘇醒跡象,經醫生評估後於28日下午轉至康復醫院。
相關新聞:20歲女高原反應昏迷恐成植物人 旅伴棄人上路有刑責嗎?



關於林女目前康復情況,林女士父親29日表示,女兒表現肚子餓,看到旁邊人家吃飯菜挺香的,竟就哭著要吃了,但她吞嚥功能還未恢復,也說不了話,目前胳膊跟腿能動,但是不能大幅度的動。
女兒康復可能需要好幾個療程,不過相比前幾天只能眼睛睜一下已有好轉。
此前,在10月9日,林女士的母親吳女士曾表示,女兒腦水腫很嚴重,醫生表示尚未脫離生命危險,已進行緊急手術,手術後一直未醒過來,當時醫生評估可能需要進行第二次手術,並指出「也許會醒過來,也許會成為植物人」,只能進一步觀察。
如何預防高地綜合症?
由於低氧氣壓令心肺疾病惡化,故此患有嚴重高血壓、心絞痛、慢性阻塞性氣道疾病、貧血、癲癇症的人士如欲前往高原,須諮詢醫生作身體檢查及評估。
登山前如有不適,如患上感冒,應延遲旅程,直至康復為止。
盡量避免直接飛行前往高地。如需前往(如直飛拉薩、拉巴斯),抵步後首數天要多休息,慢慢走,多喝水,忌飲酒,避免進食太飽或使用安眠藥,以便盡早適應。
登山時慢慢上山,不可操之過急,使身體有足夠時間對氧氣壓力的轉變作出適應,方法如下:-
- 於2,500米至3,000米處停留兩、三晚作適應期。
- 在3,000米以上,每晚睡眠地點的海拔高度以增加300至600米之間為宜。
- 每登高1,000米便應多停留一晚作適應期。
- 白天攀登高一些,晚上睡在低一些的地點。
保持溫暖,避免著涼。切勿緊張,以輕鬆心情登高。
需留意自己和隊友有沒有出現急性高山症、高山腦水腫和高山肺水腫的病徵,以便及時採取適當的行動。千萬不要忽視預警病徵。
登山時不要強迫自己跟隨大隊的步伐或不到目標不下山,必要時就算是半夜也要即時下山,因為高山肺水腫可在數小時內致命。
如發覺出現高地綜合症,應怎樣做?
如病徵輕微,應嘗試減少體力活動,於同一高度逗留一至兩天直至病徵消失,然後才可繼續登山。
如病徵持續超過24小時或趨於嚴重,下山返回較低位置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下降五百至一千米便可。
如患上高山腦水腫及高山肺水腫,則應立即下山及接受治療。
乙醯唑胺可助身體適應,又可減輕急性高山症的病徵;可以在登高前一天開始服用,至登高後數天為止。因不是人人都適用,使用前請諮詢醫生的意見。
中藥紅景天雖有用作預防高原反應,但須在登高至少5天前服用,而且未有大型隨機控制研究明確地論證在這一方面的功用。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