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協議框架 猶如回到貿易戰開打前

美中有望達成包括中方購買美國黃豆在內的協議。圖為在美國俄州迪爾菲爾德,一台聯合收割機正在收割大豆。路透社資料圖片

美國官員在第五輪貿易談判後提出習特會協議可能「框架」。有分析認為,框架內容猶如回到年初貿易戰前的美中關係,問題在於新協議效能這次又能維持多久。

習特會是否會如美中吉隆坡談判,美國不對中國加徵100%關稅、中方檢討稀土出口核准管制並延後一年施行及習近平是否回應特朗普的全球和平計劃等議題都是重點。

美國財長貝森特26日說明,已為習特會設定「框架」,關稅、稀土、大豆與TikTok等共識將由兩國元首確認。他形容,這是「實質性的框架協議」,將為兩國領導人本周的會面奠定基礎。農業部長羅琳斯則在社交媒體上形容黃豆採購是「重大利多消息」,可望「重新平衡市場,帶來美國農民多年的繁榮」。

然而批評者指出,特朗普政府此舉實際上是在「修補自己造成的裂痕」。中國今年稍早暫停購買美國黃豆,正是為報復特朗普4月對華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紐約時報》分析指,特朗普政府這次不過是回到貿易戰前的美中關係。美方官員提出的框架大部分回到年初貿易戰前的狀態。兩國都無懼升高經貿緊張,傷害國際企業,然後休兵,但隨即劍拔弩張,讓人懷疑新的協議能維持多久。

諮商業者歐布萊特石橋集團合夥人崔歐洛(Paul Triolo)認為,特朗普政府由升高衝突到降低衝突實為失敗策略,中國以控制稀土主導5次談判,雙方都能彼此傷害,結果造成兩國企業的市佔率因此減少。

與第一任期相比,特朗普這次的貿易手段更為激烈。然而,喬治城大學教授梅迪羅斯(Evan Medeiros)指出,中國如今比第一任期更了解特朗普的行事風格,也更懂得如何報復,「但這樣的互動正在導致一種本質上不穩定的局面,可能使任何休戰都難以長久」。他警告說:「雙方都認為自己握有優勢,都相信對方比自己更需要這段關係。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危險的位置。」

特朗普談判藝術以難以預測為名,雖然市場對潛在協議反應熱烈,但外界普遍認為,這場「由危機中製造協議」的談判,既難以解決根本問題,也難以為長期穩定奠基。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