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一代宗師關德興 安老自助處盛宴致敬

關德興家族成員與舞獅團合影留念,場面喜慶溫馨。 記者陳程威攝

關德興長子關漢泉在晚宴上回憶父親二戰期間赴三藩市華埠參與「一碗飯運動」的感人事跡。 記者陳程威攝

為紀念已故粵劇宗師及電影巨星關德興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安老自助處(Self Help for the Elderly)日前在三藩市舉行盛大致敬晚宴,回顧這位粵劇泰斗與功夫影星的傳奇人生,表彰他對華人社區的深遠貢獻與慈善精神。

關德興以「黃飛鴻」一角享譽國際,他與三藩市淵源深厚。1938年抗日戰爭期間,關德興親赴三藩華埠參與轟動全美的「一碗飯運動」,號召僑胞捐款支援中國抗戰。當年他在街頭演出,肩挑竹籮、懷抱孩童,重現難民逃離戰火的情景,呼籲民眾「多買一碗飯,多救一條命」。華埠人潮湧動,全美超過百萬人響應,最終籌得逾百萬元,用於購買飛機與救護車運往中國前線。戰後,他多次自費赴美義演,為華埠及各地慈善機構籌募經費,早期的安老自助處亦曾受惠於他。他在香港創辦「寶芝林」藥局,為貧苦病患診治,把「黃飛鴻」的仁心俠骨化為現實行動。

當晚政、商、藝界嘉賓雲集,場面熱烈。市參事會主席孟達文(Rafael Mandelman)代表市政府向關氏家族頒發表揚狀,讚揚關德興「不僅是銀幕上的民族英雄,更是推動中華文化、連結社區的楷模」。

安老自助處行政總監鍾月娟指出,關德興早於三十年代便在三藩市為中國籌募救護車,戰後仍持續支持社區發展,是連結香港與三藩市的重要文化橋樑。

關德興的長女關漢英、長子關漢泉與幼女關漢穗出席「爐邊談話」環節,分享父親的生平軼事。關漢泉回憶,父親當年在寒冬的華埠跪地募捐,最終籌得五輛救護車運往中國前線。「父親是我的榜樣,他推廣中華文化,同時理解西方精神,但始終根植中國傳統。」關漢穗補充說,父親雖僅受過半年正規教育,卻終身勤於自學,並曾赴白宮拜會美國總統,親贈中文經典,展現文化自信與胸懷。

晚宴特別表彰長期支持安老慈善籌款的舞獅師傅與學生,象徵社區薪火相傳。現場播放關德興珍貴影像與其主演的七十七部《黃飛鴻》片段。本報記者陳程威三藩市報道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