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晨智能募資大縮水 聚焦傳統優勢業務

據星島環球網報道,新三板掛牌企業河南嘉晨智慧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嘉晨智能」)於今年6月啟動北交所IPO事項,隨後完成第一輪詢問與回覆。 9月底,因IPO申請文件財務資料過期,公司暫時申請中止審核。

作為聚焦工業車輛電氣控制系統的創新企業,嘉晨智能近年來一直在尋求上市融資。 2022年,嘉晨智能曾衝擊上交所科創板但未果,2023年底成功登陸新三板,僅時隔一年半便轉道北交所推進IPO。

《星島》記者註意到,時隔三年,嘉晨智能IPO呈現多重策略調整──募資規模大幅縮水的同時,資金使用也更趨「精打細算」。但同時,公司關聯交易佔比高、供應商依賴度大等老問題仍懸而未決。

 

募資額減半,產能利用率下滑仍擴產

據招股書披露,嘉晨智能本次北交所IPO擬募資2.60億元,較2022年科創板招股書披露的5.36億元募資額縮水近一半。

從募資用途來看,本次資金全部聚焦主營業務強化:1.65億元投向「電氣控制系統生產基地」(選址鄭州經開區新建),0.95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建設」(租賃上海辦公大樓)。

而2022年科創板IPO計畫中,嘉晨智能的募資用途包括新能源車輛智慧驅動控制系統基地(2.75億元,選址鄭州航空港區新建)、研發中心(1.61億元,計畫購置大樓),以及1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兩相對比可見,嘉晨智能對新能源車輛業務的佈局更趨謹慎,轉而聚焦傳統優勢業務;研發中心的規劃也由「購置場地」改為「租賃場地」,將更多資金投向設備採購與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嘉晨智能此次新建生產基地的核心目的是擴大產能,但公司近年產能利用率卻呈現逐年下滑趨勢:2022—2024年,嘉晨智能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10.22%、92.97%、82.33%。

 

在產能尚未飽和的背景下,新增產能是否仍有必要?北交所在問詢函中明確要求公司解釋募款專案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對此,嘉晨智能在回覆中表示,公司在產能爬坡期產能利用率階段性下降有合理性。公司在手訂單持續成長,且所處產業市場空間廣闊,新增產能具有必要性。

另據招股書揭露,嘉晨智能擬投建的「電氣控制系統生產基地」 工程建設期為3年,第三年開始投產,投產當年達產率40%,第六年達產100%。當工程完全達產後,預計年新增21.70萬套成套電氣控制系統產能,新增年銷售收入3億元,可協助績效成長。 

最大客戶為二股東 關聯交易佔比四成

作為工業車輛上游企業,嘉晨智能的核心業務圍繞電氣控制系統產品及整體解決方案展開,主要產品分為三類:電機驅動控制系統(2024年營收佔比73.42%)、整機控制系統(2024年營收佔比26.17%)、車聯網產品及應用(2024年營收佔0.2%)。

2022—2024年,公司經營數據呈現「營收穩定成長、利潤微波動、毛利率緩降」趨勢:營收分別為3.36億元、3.76億元、3.82億元;歸母淨利分別為0.57億元、0.497億元、0.577億元,

在業務場景方面,除傳統工業車領域,嘉晨智能也將業務拓展至挖掘機械、高空作業機械等工程機械場景,以及場地車、移動機器人等領域。

 

從客戶架構來看,嘉晨智慧下游客戶包括杭叉集團、安徽合力、諾力股份、龍工、柳工、比亞迪、徐工、凱傲、海斯特等頭部工業車輛整車製造商。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戶收入佔比均超80%,客戶集中度較高。

其中,國內堆高機龍頭杭叉集團(SH:603298)最為特殊-其於2018年入股嘉晨智能,目前持股22.22%,為公司第二大股東,且向嘉晨智能派駐1名董事與1名監事。

招股書顯示,杭叉集團同時也是嘉晨智能第一大客戶:2022—2024年,杭叉集團貢獻收入分別為1.78 億元、1.68億元、1.61億元,占公司同期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2.95%、44.69%、42.16%,佔比持續高位關聯。

無論是2022年衝擊科創板,或是本次北交所IPO,嘉晨智能與杭叉集團的關聯關係均被交易所重點關注。北交所在詢問函中要求公司解釋關聯交易的公允性,以及大客戶依賴風險。

嘉晨智能回覆中稱,公司主要透過競爭性談判從杭叉集團獲得業務機會,相關交易公允,在資產、人員、財務、機構、業務等方面均與杭叉集團保持獨立。

但公司也明確提示風險:若未來若杭叉集團利用市場地位干涉公司經營管理,或雙方無法維持穩定合作,將可能影響公司業務獨立性,並對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存在因對杭叉集團的業務依賴而導致的持續經營能力、業務獨立性相關風險。

 

此外,嘉晨智能還有單一供應商依賴問題,此狀況與2022年衝擊科創板時幾乎無變化。

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嘉晨智能向颯派集團(ZAPI Group)的採購金額分別為0.93億元、1.60億元、1.33億元,占同期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5.94%、69.96%、53.10%,供應商集中度顯著偏高。

為加速回款,姚欣曾行賄中聯重科主管

值得注意的是,在嘉晨智能2022年衝擊科創板期間,公司實控人姚欣曾涉及行賄的案件被公開披露。

公開資料顯示,姚欣出生於1968年8月,大專學歷,創業前主要在鄭州車輛產業擔任工程師。截至招股書揭露時,姚欣直接及間接持有嘉晨智能68.54%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同時擔任董事長及總經理。

 

《星島》記者查詢發現,2020年,姚欣曾捲入中聯重科車輛公司原總經理江明收賄一案。

案卷記載:2015年初至2018年3月,江明擔任奇瑞迪凱重科安徽工業車輛公司總經理、中聯重科安徽工業車輛有限公司總經理期間,先後五次收受姚欣所送現金8萬元。姚欣此舉是希望江明能在嘉晨催收貨款方面給予便利,未謀取不正當利益。

幸運的是,姚欣在該案中僅以證人身分配合調查,未被批准或審查起訴。 2022年5月5日,安徽省蕪湖市弋江區監察委員會出具《複函》,確認未對姚欣立案調查。

 

一位專注IPO業務的律師對《星島》記者表示,企業IPO通常要求“近三年內實控人及高管無涉案違法情況”,以此證明公司合法合規經營及內控有效性。姚欣的賄賂行為發生在2022年科創板IPO申報前三年內,或曾成為當時IPO的重大阻礙之一,但本次IPO相關障礙不再。

此外,招股書也揭露,姚欣在公司經營早期曾存在股權代持行為:2010—2018年,姚欣曾委託李冰音、吳中強、徐磊、郭玉蓮等人持有嘉晨智能及子公司的股權,相關代持關係已於2018年解除。

見習記者屈慧深圳報道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