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口趨降 盤點受惠股 地產股首選新地 中移動逾6厘息兼具AI概念

美國聯儲局本年度只餘下2次議息會議,有市場人士預期會連減兩次息,亦有人預期只減一次,合計減息幅度由0.25至0.75厘之間。至於明年息口勢頭仍是向下,因現任主席鮑威爾任期明年5月屆滿,屆時一直要求大幅減息的總統特朗普,料將委任鴿派新主席,利好息口持續調降。在息口大環境趨降下,可以留意地產股的新鴻基地產(016)、銀行股中銀香港(2388)及高息電訊股中移動(941)。

相關文章:聯儲局今夜憧憬減息兼結束縮表 或加大寬鬆預期 學者:Hibor走低有助港樓市

大行近月紛紛唱好明年樓市走勢,滙豐及大摩等分別看漲,主要利好因素包括息口趨跌等,大摩更預期樓市復甦上行有望維持4至5年。本港地產股股價對資產淨值存在重大折讓,市帳率一般在0.6倍以下,新地預測市盈率約12倍,股息率3.9厘,而且股價較每股資產淨值213元存在巨大折讓,市帳率僅0.46倍,條件吸引。

新地減債力度不輕

地產股負債不輕,近年在住宅及商業樓市低迷下,資金回籠壓力不小,環球息口下降,首先就利好他們還債壓力。新地減債力度不輕,淨債項為932.98億元,按年跌16%;負債率15.1%,按年跌3.2個百分點。股東資金回報率維持3.1%,經營利潤率回落至約30%,吸引力不俗。

新地在地產商中財務情況較理想,而且業績穩健,截至2025年6月底止全年,股東應佔溢利192.77億元,按年升1.2%;每股盈利6.65元,末期息持平派2.8元,全年每股股息亦持平派3.75元。倘撇除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影響,基礎溢利218.5億元,升0.53%。

集團上年度收入797.21億元,升11.5%,其中香港物業發展收入261.39億元,按年升6%,內地物業發展收入84.17億元,按年升214%。年內總租金收入升2%至244.61億元。

大摩預期新地是最大程度受惠於任何潛在樓市支持政策,聯儲局可能減息亦將帶來支持,給予「增持」評級,目標價102.3元。新地周二(28日)收報95.8元,升0.74%。

中銀成本控制得宜

減息雖然令銀行息差受壓,不利盈利,但減息帶動投資上升、樓價回穩及消費增長等好處,亦可改善銀行營運,尤其近年本港住宅及商業樓市低迷,銀行存在巨大撥備及呆壞帳壓力,減息對銀行資產質素有重大幫助。

中銀業績平穩,截至2025年6月底止中期,純利221.52億元,按年升10.5%;每股盈利2.0952元,派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0.29元,連同第一次中期息派每股0.58元。期內提取減值準備前淨經營收入400.22億元,按年升13.3%。上半年淨利息收入為250.63億元,按年跌3.5%;淨息差由去年同期1.46%降至1.34%。

中銀近日再度協助廣東省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募集資金將投向合格的綠色、藍色項目及廣州南沙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本次債券發行規模為75億元(人民幣,下同),包括3年期35億元、5年期25億元和10年期15億元。

集團2024年度派息比率為55.0%,提升1個百分點;股東權益回報率稍升至11.6%,成本對收入比率則降至24.5%,反映成本控制得宜。集團資本充裕,一級資本比率達20%。

滙豐對本地銀行前景看法轉趨樂觀,將其目標價由42.8港元上調至44.5港元,維持「買入」評級。中銀周二收報38.48港元,升1.32%。

中移動AI投資額料續增

中資電訊股普遍股息率吸引,以中移動為例,股息率逾6厘,因此在環球息口下跌之際,中移動的高息特別吸引。集團業績平穩,但第三季純利增長僅1.4%,較中期增長5%有所放緩。

截至2025年9月底止首3季,純利1154億元,按年增長4%,利潤率為14.5%;EBITDA2654億元,增長0.9%。單計第三季純利311億元,升1.4%,營業收入2509億元,升2.5%,EBITDA為794億元,減1.7%,EBITDA率31.7%,減1.3個百分比。

AI是集團未來發展重點之一,中移動去年全年及今年上半年AI投資額分別達153億及60億元,料未來投資額會進一步增長,今年整體研發經費達391億元,於6G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移動2024年財務數據理想,經營利潤率約16%;股東權益回報率略升至9.94%;總債項對股東權益比率則稍降至6.4%。

中銀指軟體的雲端服務的AI算力需求蓬勃發展,未來可推動電訊商盈利,重申對中移動「買入」評級,目標價103.2港元。中移動周二收報85.5港元,升0.41%。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