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4日公布的文件,從聖誕節後首日(12月26日)起,一項出入境管理新規將正式生效。新規授權美國邊境主管機關可要求非公民在機場、港口、陸路口岸及其他任何出境地點拍照,以進行臉部識別。此舉將擴大使用臉部辨識技術,加強追蹤非公民出入境情形,以打擊簽證逾期停留及護照詐欺問題。
綜合路透社、《衛報》報道,根據新規,邊境主管機構除了要求非公民拍照,還可要求非公民提交指紋、DNA 等其他生物特徵資料。新規同時允許邊境主管機關對14歲以下兒童及79歲以上老人使用臉部辨識技術,這兩個群體目前處於豁免狀態。
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目前已對所有商業航空入境旅客使用臉部辨識技術,但僅在特定地點透過該技術記錄出境情形。CNP估計,未來 3 至 5 年內,可在所有商業機場與港口全面落實涵蓋入境與出境的生物特徵出入境系統。
這項更嚴格的規定,體現了特朗普總統打擊非法移民的整體行動。這位共和黨籍總統除了投入更多資源鞏固美墨邊境安全,也已採取措施減少簽證逾期仍停留美國的非公民。
如今,美國機場越來越廣泛地使用臉部辨識技術,引發監督團體對「權力濫用」與「技術失誤」的隱私擔憂。美國民權委員會(U.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去年年發布的報告稱,測試結果表明,臉部辨識技術對非裔及其他少數族裔群體的誤認率更高。
國會研究服務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23年估計,當時美國境內約1100萬非法移民中,約42%的人是因簽證逾期停留而淪為非法移民。國會早在1996年就通過法案,要求建立自動化出入境系統,但該系統從未完全落實。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