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申訴王|揭開麻雀館神秘一面!「深度遊」場場爆 入麻雀館四大禁忌

每當提起麻雀館,不少香港人腦海浮現的可能是港產片中龍蛇混雜、煙霧瀰漫的經典場景。然而這些印象大多只是電影塑造的戲劇效果。為了讓外界了解麻雀館真實面貌,自1969年開業至今,屹立灣仔超過50年的「香港麻雀娛樂公司」,早前聯同本地保育團體再度推出「麻雀館深度遊」,希望將獨特的麻雀文化傳承下去,同時改變外界觀感。

麻雀館深度遊反應熱烈 座無虛席

據悉,「麻雀館深度遊」自推出以來幾乎場場爆滿。《星島申訴王》直擊新一次深度遊,發現團友們的年齡層甚廣,由二十多歲至五十多歲都有,當中也有不少團友是首次踏足麻雀館。

香港麻雀娛樂公司市場策劃顧問、負責現場講解的Larri表示,希望透過深度遊,將麻雀館真實一面呈現給大眾,從而釋除大眾疑慮,同時希望麻雀文化能夠傳承及保育下去。

每當提起麻雀館,不少香港人腦海中浮現的可能仍是港產片中龍蛇混雜的經典場景。
每當提起麻雀館,不少香港人腦海中浮現的可能仍是港產片中龍蛇混雜的經典場景。

 

「香港麻雀娛樂公司」聯同本地保育團體推出「麻雀館深度遊」。(圖片來源:香港老舖記錄冊FB)
「香港麻雀娛樂公司」聯同本地保育團體推出「麻雀館深度遊」。(圖片來源:香港老舖記錄冊FB)

 

「麻雀館深度遊」推出至今反應熱烈,場場爆滿。
「麻雀館深度遊」推出至今反應熱烈,場場爆滿。

 

市場策劃顧問兼負責現場講解的Larri表示,希望將麻雀館真實一面呈現給大眾。
市場策劃顧問兼負責現場講解的Larri表示,希望將麻雀館真實一面呈現給大眾。

 

「麻雀館深度遊」的內容設計相當豐富,既有文化歷史介紹,也有實戰體驗環節。
「麻雀館深度遊」的內容設計相當豐富,既有文化歷史介紹,也有實戰體驗環節。

 

「麻雀館深度遊」的內容設計相當豐富,既有文化歷史介紹,也有實戰體驗環節。活動一開始,Larri會先向團友們詳細介紹麻雀的歷史淵源、基本規則和香港麻雀文化的特色,他還分享了一些有趣的行業冷知識,例如「母親節當日,麻雀館是特別靜的」,暗示不少「女雀友」在這個特別日子要和家人慶祝。

影視作品中,總是描述麻雀館以至任何類型博彩場所,會以「私了」方式處理「出千」的客人。Larri澄清,麻雀館天花設有大量閉路電視,拍低客人「出千」的證據會報警處理,情願警方趕快把有問題的客人帶走,繼續做生意,因此不會有「私了」的情況。

在實戰體驗環節中,不論你是「麻雀高手」或「超級新手」,當有任何疑問,麻雀館職員都會提供詳細指導,務求令在場所有團友都感受到打麻雀的樂趣。麻雀館亦因應活動加設打卡專區,供大家拍照留念,最後更會逐一頒發「麻雀文憑」作為紀念。

在實戰體驗環節中,不論是麻雀新手還是高手,職員都會提供詳細指導。
在實戰體驗環節中,不論是麻雀新手還是高手,職員都會提供詳細指導。

 

麻雀館亦因應活動加設打卡專區,供大家拍照留念。
麻雀館亦因應活動加設打卡專區,供大家拍照留念。

 

深度遊臨近尾聲,更會逐一頒發「麻雀文憑」作為紀念。
深度遊臨近尾聲,更會逐一頒發「麻雀文憑」作為紀念。

 

深度遊的另一亮點,是讓團友觀摩麻雀館的傳統拜神儀式。
深度遊的另一亮點,是讓團友觀摩麻雀館的傳統拜神儀式。

 

麻雀館第三代傳人張家寧先生向記者分享,這是麻雀館每天早上都會進行的儀式。
麻雀館第三代傳人張家寧先生向記者分享,這是麻雀館每天早上都會進行的儀式。

 

張生解釋主要是希望神靈保佑,祈求順風順水、生意興隆。
張生解釋主要是希望神靈保佑,祈求順風順水、生意興隆。

 

深度遊的另一亮點是在臨近中午12時,亦即麻雀館準備開門營業之時,讓團友接觸到麻雀館的傳統拜神儀式。麻雀館第三代傳人張家寧先生,向記者分享麻雀館每天早上都會進行的儀式,包括上香、燒衣、以碌柚葉洗手、上薑,也會用拜神用品,例如燒肉、雞、齋菜等等去拜神。張生解釋做麻雀館生意,都希望神靈保佑,祈求順風順水、生意興隆。

去除烏煙瘴氣印象 深度遊團友:對麻雀館改觀 

參加深度遊後,不少團友都改變了對麻雀館的既定印象。團友Cindy及李小姐均表示以前受港產電影渲染,一直認為麻雀館是烏煙瘴氣、甚至是「黑社會經營的場所」,體驗後則徹底改變印象,認為麻雀館「絕對是正當的娛樂場所」,而行業亦有「很多規範,很有規矩。」

另外兩位團友孫小姐及陳小姐,則認為能夠進入麻雀館是「少有的體驗」,也能藉此一探行業日常及背後冷知識,而Larri分享的牌照申請規定,亦令他們大感有趣。

團友李小姐表示受港產電影渲染,以前感覺麻雀館是烏煙瘴氣的地方,體驗後則徹底改變印象。
團友李小姐表示受港產電影渲染,以前感覺麻雀館是烏煙瘴氣的地方,體驗後則徹底改變印象。

 

團友Cindy則曾誤以為麻雀館是由「黑社會經營」,體驗後則認為「絕對是正當娛樂場所」。
團友Cindy則曾誤以為麻雀館是由「黑社會經營」,體驗後則認為「絕對是正當娛樂場所」。

 

孫小姐及陳小姐則認為進入麻雀館是「少有的體驗」,也能藉此一探行業的背後秘辛。
孫小姐及陳小姐則認為進入麻雀館是「少有的體驗」,也能藉此一探行業的背後秘辛。

 

大眾對麻雀館仍存不少迷思,《星島申訴王》邀請麻雀館第三代傳人張先生逐一解答。
大眾對麻雀館仍存不少迷思,《星島申訴王》邀請麻雀館第三代傳人張先生逐一解答。

 

張生分享麻雀館四大禁忌,分別是不要拍照;不要佩戴太陽眼鏡;不要搭他人肩膀;不要帶書進場。
張生分享麻雀館四大禁忌,分別是不要拍照;不要佩戴太陽眼鏡;不要搭他人肩膀;不要帶書進場。

 

張先曾見過客人「贏到開巷」,更「牙擦」地問店員:香港有沒有一萬元紙幣呢?
張先曾見過客人「贏到開巷」,更「牙擦」地問店員:香港有沒有一萬元紙幣呢?

 

問到開麻雀館是否能發達?張生表示只賺取微利,更笑稱「一世都唔會變何鴻燊!」
問到開麻雀館是否能發達?張生表示只賺取微利,更笑稱「一世都唔會變何鴻燊!」

 

拆解「麻雀館迷思」 唔好戴墨鏡打牌?

雖然現場大多團友對麻雀館的觀感都大有改變,但在市民心目中仍存有不少迷思,《星島申訴王》一於幫大家問問第三代傳人張家寧先生!

如有市民想到麻雀館「玩兩手」,有甚麼禁忌?

張生提醒要注意幾件事,首先不要拍照,因為會影響其他客人及公平性;其次是不要佩戴太陽眼鏡扮「Mark哥」,以免反光被客人看到牌面;另外不要搭他人肩膀,以及不要帶書籍進場,因為「書書聲」會影響其他客人。

有否曾經見過客人「輸身家」或「贏到開巷」?

張生表示從未見過有人「輸身家」,因為麻雀館只營業12小時,客人應該可以回家休息,難有上述情況。相反「贏到開巷」就見過很多,贏到抽屜放下不那麼多錢,然後「牙擦」地問職員:香港有沒有一萬元紙幣呢?

開麻雀館發大達?負責人:只屬微利 唔會變何鴻燊!

張生澄清,他們所收的5%佣金當中,還包含客人的免費飲食、租金、薪金等等,不過因為麻雀館已服務街坊數十年,是家族的一番心血,所以才努力經營下去,強調不如外界想像的「富可敵國」,更笑稱「一世都唔會變何鴻燊!」

大家對麻雀館的印象是怎樣的呢?歡迎留言分享一下!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