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同會計師事務所最新發佈的《香港企業管治調查報告》,發現41%的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尚未為2026年1月1日生效的強制性氣候披露規定做好充分準備,並指許多公司的披露內容仍較為模糊且資訊不足,尤其在風險管理與氣候目標方面,這將導致合規失誤及聲譽損害的風險。
僅10%準備充分 地產建築業表現佳
據港交所更新的ESG披露守則,企業明年起將被強制要求全面披露氣候相關的管治、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標目標。調查發現只有10%的公司準備充分,能夠提供全面披露、精準量化數據,並採用獲認可框架及第三方驗證。地產及建築業(50%)與公用事業(30%)在氣候披露準備方面表現領先,主要因為這些行業對環境的重大影響。
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諮詢合夥人夏其才表示,企業對量化氣候變化的財務影響仍持猶豫態度,擔心這會暴露自身競爭劣勢或嚇退投資者。但市場越來越依賴氣候披露來評估風險,透明度缺失實際上會削弱投資者信任。
綠色金融規模增 10企各發行500億元
同時,報道對105間恒生綜合指數大型成份股的2024年度報告及ESG報告進行分析。調查發現香港綠色金融規模激增,2024年有10間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各自發行了超過500億港元的綠色融資工具,較上年增長20%。整體而言,39%的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在其ESG報告中提及綠色金融工具,按年增長3%。
在行業表現方面,綜合企業(100%)、金融業(95%)和地產及建築業(69%)在綠色金融披露方面繼續領先。2024年,78%的綠色金融發行額超過100億港元,反映市場動能持續向上。
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諮詢副總監嚴欣琪指,在全球減碳壓力日益加劇的背景下,香港在綠色金融領域具備領先優勢。然而,要維持這領導地位,仍有賴監管機構與業界協同合作。
58%以AI提升數據收集及報告準確性
此外,隨著香港《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將於2026年1月生效,調查顯示92%的企業在ESG報告中強調網絡訊息安全議題,較2023年顯著增長10%。58%的大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提到已部署或計劃部署AI技術以提升ESG數據收集及報告準確性,但僅有69%披露了AI相關培訓或IT技能提升計劃。